在抗戰前期,中國部隊可以說是少有勝績,有人把原因歸結爲我方裝備落戶,但真的是這樣嗎?國軍曾在德國的軍事援助下,籌建了徳械部隊,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第88師爲王牌,另外還有中央軍教導總隊等部隊。這些德械的裝備並不見得比日軍差,然而他們戰績卻並不理想。

淞滬會戰

在淞滬會戰中,蔣介石忍痛割愛,將精銳的德械師投入作戰,淞滬戰役結束之後,3個德械師精華還在,但損失卻比較慘重。在南京保衛戰中,第71軍也被劃分到作戰部隊序列。這時候,88師隸屬於71軍,成爲該軍頭號的主力部隊。但這場戰役之後,第87師和88師被日軍徹底打殘,德械裝備損失殆盡,中下層的軍官也大部分戰死沙場,兩個號稱王牌的德械師元氣大傷。後來第36師也劃歸71軍,南京保衛戰時,當時第36師負責守衛下關渡口,在戰場後方,所以損失並不大。但在隨後的武漢會戰中,第36師在富金山戰役中和日軍進行了反覆廝殺,最終大敗,全師只剩不到800人活下來。

德械師失敗了,敗在哪裏呢?武器裝備嗎?可當時來看其火力配備已經不低於日軍了。戰爭打的不只是裝備,還有指揮官的指揮和單兵素質等等衆多因素。在城市作戰中往往需要步兵和坦克協同作戰,德械師的坦克與步兵之前並未受過這些訓練,這就造成了一上戰場,坦克往往脫離了士兵的掩護,而士兵也沒有積極爲坦克做掩護的意識(而德軍甚至專門配備了伴隨坦克作戰的擲彈兵),在這樣的情況下,國軍坦克逐一被日軍的反坦克火力所擊毀,甚至一擁而上的日軍步兵也能摧毀國軍坦克。

德械師失敗後,在1942年初,美國政府按照《租借法案》向國民黨提供軍事援助,國軍裝備了很多的美械師,美械師的火力要大大強於日軍。在每個美械師中補充衝鋒槍1080支、卡賓槍450支、步槍4500支、重機槍72挺、輕機槍270挺,支援火力有60毫米迫擊炮170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戰防炮24門、山炮12門、105榴彈炮12門,同時還裝備了反坦克火箭筒、火焰噴射器。在每個軍(三個師)配備了2個105榴彈炮營、1個155榴彈炮營、2個“斯圖亞特”輕型坦克(10輛)及“謝爾曼”中型坦克(30輛)的坦克營。有如此強大的武器裝備,美械師儼然成爲了中國陸軍外械師的一個巔峯。

美械師武裝完成之後,分別在雲南與印度進行訓練。1944年,蔣介石發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我多學子紛紛棄筆從戎,這也使得整個美械師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單兵素質遠遠高於當時其他部隊。美械師後來參與了緬北反擊戰、反攻東南亞等戰役,同時全殲了擁有“叢林之王”之稱的日軍最強悍、最精銳的第18師團,該師團曾經在1942年的新加坡戰役中用以3萬人俘虜了英軍8萬人。

由此可以看出,裝備只是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在武器裝備水平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一些主觀因素,如指揮官的技能對戰爭勝負有着非常大的影響,但兵員的素質是戰鬥力的更重要的因素,兵員作戰素質水平低,會使武器裝備的效果大打折扣。

今天就寫到這,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轉發,小編每天與大家分享史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