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近日曝光影片七个故事之一——由张一白执导的《相遇》并发布故事预告和海报,及主演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周冬雨、彭昱畅的角色海报。影片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为背景,讲述了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他们隐姓埋名、远离至亲至爱之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

预告也正是从张译饰演的普通科研工作者高远身上引入。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人间蒸发”三年,他的女友方敏(任素汐饰)便苦苦寻觅了三年。知道高远回到北京,二人才得以在公交上相遇,这是以往两人约会完高远回家的车,也是方敏三年来希望能遇到高远而经常乘的车。

影片着眼于普通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他们为了原子弹献了青春献终身,从此他们与亲人只有相遇没有相聚。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地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因为要“反对原子弹,就得自己先拥有原子弹。”在那个物资匮乏、科技工业水平低下还有国外技术封锁的年代,中国人想要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可谓难上加难,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更要忍饥挨饿共克时艰。

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就像预告片中张译和任素汐一样,无数科研工作者就在这种情况下孜孜不倦为着原子弹努力着。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攻关的组织领导者,邓稼先曾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连他的岳父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么。

负责核部件试验的王淦昌,隐姓埋名为“王金”长达十六年,直到1978年人们才从报上看到“王淦昌”的名字。

无数次地“加速”,无数次的转动拨盘,在一度从地图上消失的“金银滩”上,他们与自己的科研事业“交朋友”“谈恋爱”。

他们把第一颗原子弹命名为“老邱”,仿佛它和平常并肩作战的每一名同事一样。他们也亲切地称它为“邱小姐”,因为那个装原子弹的容器叫梳妆台,连接着十几个雷管,有很多电缆线,看上去就像小姐的头发一样。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声巨响响彻西北戈壁,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震碎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这些付出没有白费,随着预告片的视角观众也和科研工作者,和每一个曾经经历的国人一起倒数,见证历史上这一重要时刻。

从普通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入手,也让这份历史记忆更加写实。为了更贴近角色张译闭关十多天减重15斤。预告片中的张译,大部分时间带着口罩且没有台词,只能用眼神展现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表演难度极大。

而更多像张译饰演的高远的无名英雄,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

相遇容易相聚难,这个国庆,《我和我的祖国》带你重回历史时刻,见证中国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