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贝利萨留)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小传:解析几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之父

某著名矿泉水的广告,讲述一名年轻的女子和一名老人,在街头偶遇的故事。

你一定想不到,这名老人的原型,竟然是解析几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家——笛卡尔!

(某矿泉水广告)

1596年3月31日(明万历24年),笛卡尔出生于今法国中部的笛卡尔镇(原名图赖讷拉海,1967年为纪念笛卡尔而改名)。1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另娶,笛卡尔从小与外祖母一起长大,体弱多病。

8岁时,父亲将他送入欧洲著名的贵族学校——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校方照顾他孱弱的身体,特许他不必按校规,早晨就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这让笛卡尔养成了喜欢安静思考的习惯,特别喜欢数学与物理。

(笛卡尔纪念邮票)

1616年(20岁),毕业后,笛卡尔遵从父亲的希望,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大学毕业后,笛卡尔没有选择当一名律师,而是游历欧洲各地,一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

(1616年,笛卡尔的毕业登记)

1618年(22岁),笛卡尔加入荷兰军队,想要参战。可是荷兰随后签订了停战协定,他参战的愿望落空。

一天,他偶然在路旁的公告栏上,看到有个数学题征答,很感兴趣,从而结识了荷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以撒·贝克曼。贝克曼从此成为他的导师。笛卡尔后来写信说:“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

1621年(25岁),笛卡尔退伍回国。这时正值法国内乱,笛卡尔变卖掉父亲死后的遗产,在欧洲四处游历。1628年(32岁),笛卡尔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

(位于荷兰的笛卡尔塑像)

在荷兰期间,笛卡尔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1634年(38岁),他完成了以哥白尼“日心说”为基础的《论世界》;1637年(41岁),他完成了《方法论》、《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的沉思》等著作。

笛卡尔基于一些简单的规则,第一次创立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也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笛卡尔的《哲学原理》,1685年出版)

笛卡尔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举例说:“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他强调怀疑论,只要是无法确信的东西,就应该怀疑。所有“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不可靠的,因此只有“我思故我在”。他是西方理性主义得以发扬的关键人物。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成为后世哲学的先驱。

笛卡尔还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几何学,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来表示几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他创建了解析几何学,也为现代数学的基石微积分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解析几何之父”。

由于笛卡尔支持日心说,并且认为上帝除了轻轻碰一下使世界开始,除此之外并无他用,因此遭到当地天主教会的排挤。

(笛卡尔的心脏线)

1649年(53岁),信奉新教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23岁),邀请笛卡尔前往瑞典担任她的私人教师。

女王要求他每天凌晨五点去王宫给她讲课。一直体弱多病,素来晚起的笛卡尔,一时难以适应北国的风雪,不幸得了肺炎。

1650年2月11日,笛卡尔因肺炎在斯德哥尔摩去世,享年54岁。

(克里斯蒂娜(左)与笛卡尔(右)讨论)

传闻,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有一段感情故事。著名的心型函数曲线,是笛卡尔送给克里斯蒂娜的“第十三封情书”。此说并不靠谱,但笛卡尔的确终身未婚。

笛卡尔死后不久,1654年,克里斯蒂娜放弃王位,改信了天主教。而笛卡尔是她接触到的唯一的天主教信徒。

(克里斯蒂娜像)

然而,1663年起,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教会的禁书目录。直到70多年后,1740年才解除了禁令。

但笛卡尔思想的传播并未因此而受阻,他是近代欧洲哲学和科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改变了整个世界!

1819年,笛卡尔的骨灰被移入法国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

(笛卡尔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86篇作品,营员“笛卡尔”的第27篇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