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頭部公衆號優先截取用戶大量時間和注意力的現狀下,“看一看”爲普通的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流量入口和曝光機會,激勵他們通過打造優質內容來集結流量,深度觸達目標用戶,形成優質內容-目標受衆的良性循環,從而提升整個微信內容領域的內容質量和品牌形象。從“點贊”到“好看”,再從“好看”到“在看”,微信“看一看”完成了升級與蛻變,初步建立了用戶分發內容,內容激活用戶的關係閉環。

刷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爲我們每天打發碎片化時間的必修課,朋友圈於我們的意義可能是讓我們瞭解好友動態、獲取、知曉各種社會信息。總之,朋友圈是我們與社會建立連接的渠道。

伴隨着微信7.0的版本升級和功能優化,“看一看”引入了更多的社交功能,似乎成爲了我們的第二個“朋友圈”。

點贊-好看-在看,

“看一看”發生了什麼?

用戶在刷微信公衆號時,碰到優質的內容,常常會在文章的底部點個贊。用戶使用“點贊”功能往往是瞬時性的,而且對同一文章產生相同共鳴的用戶之間沒有任何互動交流,優質的內容不能很好地進行二次傳播。

2018 年12月21日,微信迎來了7.0版本大更新。公衆號底部的“點贊”改成了“好看”算法技術納入到內容池中,並優先推薦到好友的“看一看”信息流中。

用戶打開“發現-看一看”,看到的是一個全新頁面:單屏的信息流變成了“好看”+“精選”的組合。毫無疑問,在這裏用戶可以看到微信好友日常關注的內容類型。

這就是“看一看”的使用場景之一,相信體驗了幾天這個功能後會發現其實很多好友都有閱讀公衆號和分享的習慣。更讓人驚奇的是,許多不愛發朋友圈的好友們在“看一看”裏會刷屏的分享文章,這也幫助用戶從側面瞭解了一些朋友的最新動態。

近日,微信又對這一功能做了優化:首先,文章底部的“好看”變爲“在看”;其次,在“看一看”信息流中,第一個點擊「在看」的好友ID右上方添加了「點贊」的小圖標,用戶可以通過點讚的方式與好友進行文章互動;同時原來的“好看”一欄更名爲“朋友在看”。

微信表示,“在看”包含了更豐富的閱讀態度,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更無壓力地使用“在看”,更輕鬆地分享文章以及和好友互動。

功能升級,

微信爲何引流看一看?

近年來,內容創業者在內容領域爭奪如火如荼,微信在內容領域早已獲得巨大成功。微信公衆號自 2012 年上線以來,數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長,2017 年已超過 2000 萬。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公衆號遇到了流量天花板,2017年微信公衆號數量的增長率下降到 18.2%。

緩慢發展的背後原因是內容的同質化,自媒體人的持續變現困難,頭部內容效應明顯。這些現象如果長期持續,將會打擊內容創作者的積極性,微信上的用戶也將更難留存。

注意力經濟時代,用戶被各種社交軟件佔據,時間進一步碎片化,分配在公衆號的精力也越來越稀缺。而且微信公衆號裏海量的信息不能精準、高效的分發,這增加了用戶的篩選成本,長期會讓用戶產生疲憊感。

在此背景下,“在看”的推出是微信助力內容有效流動的一次嘗試,是基於算法技術的有溫度的內容推薦,它承載了微信進一步強化連接的期望,將“社交關係”和“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讓用戶更高效的接觸到他希望閱讀的信息,促進流量的二次轉化,激發公衆號平臺的活躍度和創作力。

重聚人氣,

“看一看”帶來的新契機

平等曝光。在頭部公衆號優先截取用戶大量時間和注意力的現狀下,“看一看”爲普通的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流量入口和曝光機會,激勵他們通過打造優質內容來集結流量,深度觸達目標用戶,形成優質內容-目標受衆的良性循環,從而提升整個微信內容領域的內容質量和品牌形象。

內容匹配。“看一看”的邏輯類似於今日頭條的智能推薦,將衆多內容通過算法分發給適合的用戶。不同的是“看一看”是基於社交關係鏈有溫度的推薦,所推薦的內容不是隻有機器決定的,而是依據朋友閱讀篩選後進行推薦,好友點贊數越多,文章展示越靠前,這種推薦方式增加了文章的信任度,有效降低用戶的篩選成本。

社交互動。社交關係的建立和不斷維繫的過程就是用戶之間通過一些場景產生持續不斷的互動、反饋、共情的過程從微信“看一看”來說,用戶知道好友對內容的品味,並可能在閱讀中與之產生“共情”,通過點讚的方式與好友互動交流。同時可以在評論區暢抒己見,圍繞內容閱讀的感受,與朋友展開新一輪討論和交流,提升用戶之間發生聯繫的可能性。總之,在這裏用戶能夠更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感情,更有效的完成好友間的互動。

從“點贊”到“好看”,再從“好看”到“在看”,微信“看一看”完成了升級與蛻變,初步建立了用戶分發內容內容激活用戶的關係閉環。期待“看一看”能爲用戶創造一個更加純粹的內容閱讀與交流互動場景

END

文章 | 盧雪梅

Media Plus 主編:S姐

參考圖片來源:未標註來源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