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这个电影是因为王力宏,电影前半部分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知道看完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叫无问西东,简单点说就是遇到选择时不要问太多,也不要想太多,要遵循自己的本心。

这部电影运用了四个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事情来表达主题,巧妙的是,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不同的时代穿插进行,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是一点也没有乱,导演对于这方面把握得很好,而且使电影更加有深度,一看就不一般。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我们就先说说剧情,在上个世纪一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危机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大部分有学问的人认为学习实科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主人公之一吴岭澜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文科非常的好,每次考试国文和英语都是第一,但是数学物理等理科成绩真的很差劲。因为国家的需要,他被要求转科,当时他自己也是矛盾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理科不好,而且有比较喜欢文科,他就认为这个年纪就应该读书学习,每天把自己埋于课本中。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当时他的老师梅贻琦告诉了他很多,向他解释了什么是真实,在听过泰戈尔演讲过后,吴岭澜就明白了,他坚持了自己的本心,选择了文科。而他所遇到的事其实我们都遇到过,这就像是我们高中时分文理科,或者到了高二是否选择学美术等艺术来考大学一样,这就是个选择。而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以后的道路也是只能自己走,只有坚守自己的本心,我们才能够真实起来。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上世纪40年代,祖国正在浴血奋战,学子们为了避免被战火波及,都去了西南地区。西南联大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而这个时代的主人公是个富家子弟(就是王力宏)他作为一个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的求学少年,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知识面比较广阔,见识也非同一般。在这种战乱的年代,他像所有爱国的青年一样,不忍看到祖国被欺凌,想要报效祖国。但他的母亲非常的了解他,就像天下所有的慈母一样,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为了功名利禄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这无非是当母亲的为儿担忧的一片心。

但当日军不断的轰炸我们的国土,招飞行员的长官说了一句“这个世界上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美好的事物”。长官的这句话彻底的打动了他,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他的选择,是家国之间的。母亲想让他幸福的度过一生,而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心中这就是最美好的,所以他在最后把飞机撞到敌军船上的时候,脸上是平静的笑容。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国虽然自立了,但是没有自强起来。而想要强大,核武器是必须的。主人公陈鹏是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他的成绩非常的好,并且他是个孤儿,所以校长挑选他去研究并制造核武器。从他孤儿的身份就可以看出当时研究核武器的前辈们是多么的危险,真的很敬佩当时的前辈。陈鹏、王敏佳和李想是好朋友,并且都是孤儿。陈鹏和李想都喜欢王敏佳,相比较于陈鹏的老实木讷,李想更受王敏佳的欢迎。陈鹏在看到李想拿王敏佳的手练针灸时,觉得他们更加合适,就默默退出了,并且接受了校长的邀请,去研究核弹。但没想到王敏佳出事儿的时候,李想竟然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开了王敏佳,最后还导致王敏佳遭到批斗。而在爱情与前途面前,很多人会迷茫,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陈鹏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了大家,就是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到了现代,主人公张果果同样面临许多难题,在职场上他被自己的上司算计离职,之前的四胞胎被公司放弃,他选择了帮忙这些孩子,可没想到孩子家长老是来找他帮忙,再加上同事说的自身上的一些事情。果果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帮错了。于是他好几天没有去看孩子,而清明扫墓时父亲对他讲了一个故事,并且说了一些话,让他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他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后来发现自己的做法就是对的。

《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心

这四个故事看似独立,确是有关联的。吴岭澜被梅贻琦与泰戈尔影响,选择文科,沈光耀受到了吴岭澜的影响,做出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沈光耀成为飞行员后为那些孤儿们投下食物,正好让陈鹏活了下来并为祖国做了贡献,在王敏佳墓前开导李想,李想在大雪中救下张果果的父母,这才有了张果果的故事。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做出自己内心的选择,这种传承也不会继续下去。我们就要像电影中一样,做自己内心的选择,无问西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