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爲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週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新華社酒泉8月31日電 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東風21的不死傳奇!說說快舟一號背後的大祕密

說實話中國航天每年幾十次發射,開始頭幾年還特別振奮,這幾年各行各業、各個軍事爆料特別振奮的消息又特別多,有人說,看着看着漸漸的對航天發射沒感覺了。

真的嗎?

隔行如隔山,你真的瞭解這些發射背後的祕密?得了吧,您吶。

一箭雙星!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這次任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第3次發射。

面向商業市場的快舟一號甲!

所謂的快舟一號甲,實際上是“移花接木”的東風21彈道導彈!但是能看出這點內容的應該是個資深的軍事愛好者了。

新聞

新華社酒泉8月31日電 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爲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度高、準備週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分別爲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製的瀟湘一號07衛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將在軌試驗驗證空間微重力條件下超高精度控制和測量技術。瀟湘一號07衛星爲6U科學實驗衛星,在軌主要驗證太陽帆關鍵技術,爲後續大型太陽帆研發提供技術支持。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我國快舟系列運載火箭中首款正式推向市場,承擔商業發射的運載火箭。於2017年初首飛,全長約20米,最大直徑1.4米,起飛重量約30噸,主要用於發射300公斤級的低軌小衛星。具有飛行可靠性高、準備週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

通過採用國際通用接口,以一車一箭爲基本發射單元,快舟一號甲具有快速響應、快速集成、快速發射的特點。從接受訂單到履約只需8個月。同時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無須加註燃料。進一步簡化發射流程。

此外,快舟系列的新成員——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目前也正在研製當中。據瞭解,快舟十一號的運載能力更強、發射成本更低。將主要承擔4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未來,該型火箭能夠更好地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

此次發射發射的兩顆衛星分別是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研製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民營航天企業天儀研究院研製的瀟湘一號07衛星。其中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對空間微重力等技術開展在軌驗證,瀟湘一號07星則主要用於驗證衛星新平臺技術和測試衛星系統。

改頭換面的東風21

爲什麼這麼說?看看快舟一號甲的數據就一目瞭然了。

全長約20米,最大直徑1.4米,起飛重量約30噸,特別是直徑,與東風21完全吻合。東風21不管是早期的還是現在的東風21D,直徑都一直是1.4米。

現在的快舟一號甲不過是加上了第三極的東風21。

而快舟十一則是東風31的改頭換面。

“硬式”發射惹的禍

老的東風21的發射方式已經落後,所謂“硬式”發射就是隻能在固定的地點又叫“技術陣地”上發射。有個電視新聞紀錄片從頭到尾的記錄了硬式發射的全過程,首先是從部隊營房出發,然後在經過近百里的行軍後,在一處事先鋪裝好的水泥地面上進行發射。這種發射方式也很容易被敵人事先知道,就好像一條線路的公共汽車的車站一樣,有幾個停靠的站點一目瞭然,敵人也在地圖上標好了你的位置,只要按圖索驥就能打到你。

東風21後期型號完全改掉了這個危險的弱點,最明顯在外觀上就能看出來,首先是將載車

(原先DF-21是半掛車,用的是漢陽543的卡車作爲牽引車頭)從只能在公路上跑的拖車換上了可以在壞路和野地裏跑的越野車(三江瓦力特WS2900重型越野車)。這標誌着不再需要技術陣地這樣的固定地點發射了,而是在任何一處地點都可以發射(所謂的“軟發射”),這個進步是跨越式的,也可以說是一種代差,最大的進步就是敵人再也找不到你了,這個變化顛覆了原來落後的發射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早期型東風21只能逐漸的推出現役,而被新型的東風21所替代。

下圖 半掛車的早期東風21,注意彈的尾部結構是硬式發射

下圖 採用三江瓦力特WS2900重型越野車的東風21D,注意彈的尾部結構已經是軟發射了

老兵越老越輝煌!

“老兵不死 只是逐漸凋零”,意思是:英雄們都會老去,人們永遠都記着他們在那些個叱吒風雲年代裏的偉大英雄壯舉,卻在英雄們老去的時候逐漸淡忘他們。

東風21這個老兵不但不死更沒有凋零。

自從1999年大閱兵知道東風21已經服役以來,東風21服役少說也有20多年了,1999年不過是初次曝光。其實這個型號已經服役多年。當硬式發射被先進的軟式發射取代,東風21早期型就逐步退出了現役。

這些早期的東風21雖然退出現役,但是繼續發光發熱,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爲現在紅紅火火的快舟一號和快舟一號甲,可以說老兵渾身上下一點沒糟蹋,繼續爲國家服務。

快速補星背後的驚天祕密

在前面介紹快舟一號性能時說道,快舟一號全長約20米,最大直徑1.4米,起飛重量約30噸,主要用於發射300公斤級的低軌小衛星。具有飛行可靠性高、準備週期短、發射成本低等特點。將主要承擔4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未來,該型火箭能夠更好地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

這些特點其實更加符合核反擊戰略中的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補星”。

真正打核戰爭,雙方會第一時間相繼打掉對方的“眼睛和耳朵”,就是第一時間打掉在軌道上的各種預警、通訊、偵察、監視、定位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衛星。

這個時候就要看誰的補星的能力強了,從目前看,用固體推進劑火箭補星是最好的選擇,這些正是快舟一號和快舟十一號火箭的優勢所在。不但準備時間短,而且機動靈活。

別小看這個能力,這對遏制核戰爭,提高我火箭軍的威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另外4個核大國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說它們沒有,主要是發射這些衛星,這些國家都是從航天基地的固定發射架上用大型液體火箭發射的大型衛星,這在覈戰爭一開始都被摧毀了,而機動發射的固體推進劑火箭可以在任一敵人不掌握的地點發射,這就是優勢。

比如吉林一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實現60顆衛星在軌組網,具備全球熱點地區30分鐘內重訪能力,每天可觀測全世界範圍內800多個目標區域;第二階段實現138顆衛星在軌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迅速建立一個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的遙感信息獲取平臺,爲軍方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信息服務。

2017年1月9日,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視頻03星(林業一號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吉林一號”視頻03星具有專業級的圖像質量、高敏捷機動性能、多種成像模式和高集成電子系統,可以獲取11km*4.5km幅寬、0.92m分辨率的彩色動態視頻。

下圖 就是快舟一號甲發射的吉林一號拍攝的美海軍基地圖片,非常清晰

說完這些,你就知道了,快舟一號甲不是一顆簡單的民用火箭,它的作用大着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