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灣千載運河頭 古壘臨漕勝蹟 來自城市文化範 00:00 24:02

大部分人知道“張家灣”

恐怕都是從

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的相聲裏

其實“張家灣”這座古城裏

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歷史遺蹟

今天我們就和您一起

探尋這座古城背後的故事

城  市

文化範

張家灣的由來

在長達三千五百餘年的

大運河兩岸

建設了許多古城

緊臨運河而聳立的張家灣古城

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爲了便於堅守

確保漕運通暢而興建的

張家灣所在的位置

在秦朝的時候

朝廷派往北部邊關

築守長城的役夫、軍隊

以及運輸糧草等

大多經過這裏

在嘉靖葵亥四十三年

(1564年)初春

順天府府尹劉畿建議朝廷

在張家灣修建城池

明世宗聞奏即準

就在當年農曆的二月二十二日

開工興建張家灣城

農曆五月宣告竣工

城  市

文化範

這裏並不是姓“張”的人多

說到“張家灣”這個名字

別以爲這裏的人都姓“張”

早在元代二十年(1283年)

元大都建成之前

元大都皇族貴戚的所食所用

都是經過大運河

從長江地區運到元大都

不管是河運還是海運

最終都是用船運到張家灣碼頭

再經陸路運到京城

這裏就成了水陸要會,猶如咽喉

元二十二年(1285年)

漕運萬戶張瑄建議

朝廷每年從南方

運輸糧米三百萬石供給皇都

並由他親自指揮首批運輸

直達張家灣碼頭並居住此地

張家灣自此得名

張家灣這個名字

至今已經延續了700多年的歷史

此後這裏一直是大運河北端的

首位漕運碼頭和糧運倉儲重地

城  市

文化範

在張家灣古城感受歷史的厚重

出了古城北門,可見“三廟夾一橋”

那座橋就是土橋

橋北面有一座廟

南面兩端各一座廟

現今三座廟僅存一座

井裏有廟的說法是象徵性的

緣於在新佛寺大門的東南部挖井時

發現井中從上往下三分之二處

有一塊青銅方磚

上面刻了一個“廟”字

因此說“井中有廟”

廟中有井

指的是龍文廟裏有一口櫳泉井

這口井到子午時間

能反射廟裏面的景象

人們拜菩薩的時候

看上去就像在井裏拜

跪在大殿就像跪在井裏

這就是“廟中有井”

全城內外共有寺院24座

都是經過歷史考證的

不論是三橋夾一廟、三廟夾一橋

還是井中有廟、廟中有景

這些都是張家灣千年形成的文化寶庫

城  市

文化範

張家灣暗藏的紅樓夢密碼

張家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就是在通州張家灣發現的

曹雪芹墓葬刻石

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的

十里街、花枝巷的原型

就是出自張家灣

鎮內出土的曹雪芹墓葬刻石

曾經引發了紅學界

關於一代文豪著書

並長眠於此的激烈辯論

《紅樓夢》中不少描寫

運河文化的節點

不少專家認爲都與張家灣城

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花枝巷、十字街、葫蘆廟、饅頭庵

鐵檻寺、地藏庵、櫳翠庵、玉皇廟

以及達摩庵……

這些《紅樓夢》中的場景

都能在張家灣找到原型

書中描寫的林黛玉進京是這樣寫的

林黛玉棄船登岸,賈家來人接入轎中,她首先看到的街中景象,實際上是張家灣的城裏的景象。說,又行了半日,看到路右側的寧國府。

這時纔是真正進了北京城裏

城  市

文化範

悠悠運河水 濃濃故鄉情

張家灣城南門外就是

遼代統和晚年開鑿的

肖太后運糧河

在河上原先是一座木橋

車與馱載,不堪其重

明萬曆三十年

內官監太監張華向皇帝奏請改建石橋

並且修一座三官廟加以鎮護

獲得批准

於是命修橋專家陳進儒監造

從明萬曆三十一年正月動工

到萬曆三十三年十月竣工

北京地區橋有千百座

唯有此橋護欄板

是兩面俱浮雕花紋

讓橋上行人、橋下過往船隻的人

都可欣賞得到欄板兩面浮雕花紋

堪稱北京之最

有範提示

張家灣博物館

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太玉園小區內

行車路線:

可乘801、802、806、34、43、通14、通15乘車到“太玉園小區”下車

免費開放對象:

社會全體公衆,未成年人須由成年人陪護或集體組織方可入館參觀。

免費開放時間:

每週四(節假日除外)

上午9:00-11:00

下午2:00-4:00

其他時間,團體可以預約

講解員會根據參觀人數和參觀需求

在整點提供講解服務,時長約30分鐘

本期嘉賓

張家灣博物館創始人之一

張灣村村民   曹志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