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此時,外面來了一位儀表堂堂,氣宇軒昂,教書先生一樣打扮中年人,擠到衆人面前說道:你們都池河鎮上有錢人家,但此橋並非你們所修,只是一個以賣水爲生的周難所修,依我之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吧,他叫周難,把“難”字改“楠”字,就叫“周楠橋”吧,說罷,便揚長而去。張萬金捱打過後,一個在冥幣銀行工作的小鬼說,你們鎮上有個叫周難,他在我們這裏存了數萬冥幣,你可向他拆借,你回到陽間後,一定要將你拆借的紙錢兌換成銀兩還給周難。

乾隆御賜“周楠橋”

陳 斌 戴家歡

千年古鎮池河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境內有玉皇閣、玉皇大道、池陽關鎖、馬營巷、太平橋、施茶庵、曉山寺、岱山廟等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許多美麗的傳說至今仍被人們廣爲傳頌。流傳較廣的“周楠橋”便在其中。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定遠縣池河鎮街道土橋東住着一個姓周的老實漢子,此人只有姓而無名,在鎮上以挑水賣爲營生。由於家中屢遭劫難,自幼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生活艱難,全指望好心人接濟和討飯度日,鎮上人都叫他“周難”。

周難爲人厚道,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經常施捨一些比自己貧苦的人和外來逃荒之人,深受鎮上和周邊人們的好評。周難他所住的地方門前有一條赤砂泉泉水流向池河的小河溝,溝深一米不到,寬則兩米旺,它是通往岱山鋪的必經之路。因無橋,來往行人一年四季都是赤腳趟水而過,非常不便。周難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每天朝思暮想,我若能在這裏修一座石橋,也算我周難爲鄉親們做點善事。可是一個以賣水爲生窮人,哪來銀兩來修橋呢?周難因貧窮,早已過而立之年,尚未婚娶,孤單一人。但周難從小便養成節儉的習慣,每天將賣水賺來的錢,除日常生活開支外,剩餘的錢就買些燒紙,燒給在天堂裏的父母以及燒給百年後的自己。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不知在陰間積蓄多少錢。

有一天,池河中街一大戶人家張萬金,年僅四十六歲,身體強壯,平時無病無災,突然暴病身亡。家裏人悲痛欲絕,準備爲他料理後事。由於家境殷實,名門望族,人丁旺盛,喪事免不了要大操大辦,到了第三天出殯之時,要入殮蓋棺,舉行告別儀式,讓親朋好友看看張成金最後一眼。忽然張萬金從棺材裏坐了起來,嚇壞了在場所有人。只見爬出棺材的張萬金氣喘噓噓,渾身上下青一塊紫一塊,有氣無力地說道:大家都不要怕,我沒有死,快給我倒杯水來,這兩天我好累呀,口渴難忍。張萬金接過家人遞來水,一飲而盡,然後慢條斯理,從容鎮定地說起他這兩天在黃泉路上遭遇。

原來那天夜裏張萬金在睡夢中被兩個陰差戴上腳鐐手銬押到陰曹地府,路上被一羣小鬼亂打一通,過耐火橋時,把路的小鬼紛紛來要錢,還沒進豐都城,身上所帶之錢已用完。到了閻王殿後,牛頭馬面各路鬼神前來敲詐勒索,沒有錢就拳打腳踢。閻王老爺來後,叫判官老爺翻開張萬金的生死薄,判官一看遭了,此人生死薄上記的是64歲死亡,由於判官將數字誤看成了46歲,即46歲死,這才叫兩個小鬼將其抓來。閻王爺說趕快將此人放回陽間,再遲就回不去了。

常言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緾。判官爺說,拿錢來就把你送回陽間,這時候無常鬼、花臉鬼、司奈鬼等看發財機會來,蜂擁而上,說你是池河大戶人家,家裏有錢,若不拿錢來就將你打入十八層地獄。此時張萬金被嚇的面色蒼白,渾身發抖,便苦苦哀求:各路神仙,我家哪裏有錢喲,只是死後這兩天家人燒些冥幣而已,衆小鬼說這太少了,最少也要幾萬冥幣。見張萬金不懇爽快答應,衆鬼又一擁而上,不分青紅皁白,將張萬金又是一頓毒打,打得張萬金青頭紫臉。

張萬金捱打過後,一個在冥幣銀行工作的小鬼說,你們鎮上有個叫周難,他在我們這裏存了數萬冥幣,你可向他拆借,你回到陽間後,一定要將你拆借的紙錢兌換成銀兩還給周難。張萬金一聽喜出望外,趕忙跪地磕頭作揖,連聲說謝謝。回去後,我一定按照你的意思辦,並加還利息。履行一番手續後,衆小鬼才把張萬金放了回來。回到陽間張萬金立刻叫家人去找周難,將陰曹地府中的遭遇和周難訴說了一番,並兌現了承諾多給周難一些銀兩。

周難接到張萬金送來銀兩後,一合計這銀兩夠修橋了,於是找來石匠動工修橋,當年秋天小石橋便修成了。這一天秋高氣爽,風和日麗,鎮上有頭有面的人找來張、吳、嶽、戴四大姓中有文化之人來給小橋命名。有的說叫仁和橋;有的說叫永安橋;也有的說叫池陽橋等等,衆說不一,始終無法蓋棺定論。正在此時,外面來了一位儀表堂堂,氣宇軒昂,教書先生一樣打扮中年人,擠到衆人面前說道:你們都池河鎮上有錢人家,但此橋並非你們所修,只是一個以賣水爲生的周難所修,依我之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吧,他叫周難,把“難”字改“楠”字,就叫“周楠橋”吧,說罷,便揚長而去。沒多時,驛站差人來報,剛纔給此橋賜名的是當今皇上乾隆爺呀。原來乾隆微服私訪路過池河,聽說周難修橋一事,大加讚賞的同時,特來給石橋賜名。從此乾隆御賜“周楠橋”流傳至今。

在周難修橋的啓發下,池河鎮上四大家族自感慚愧,並籌集銀兩,又在周楠橋的下游即池河通往拂曉的路(通往高塘集路)上修了一座小石橋,沿用至今,在池河便有了上週楠橋和下週楠橋之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