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省份,不同單位領取的養老金差別大嗎?爲什麼呢?

“大”、“小”與否,筆者以黑龍江省2018年12月退休的三人養老金爲例,您自行判斷差異是否夠“大”。

1、A先生,(此例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及過)18歲開始服役、轉業後進入某國企工作,2019年1月1日達到60歲退休。自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該人一直在該企業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一直按當地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上限繳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至退休前本息額約有十六萬元。退休時的養老金爲8300多元。

養老金計算明細:4735(1+3)/2*42*1%+160000/139+4735*19*3*1.2%=8367.22元/月。

2、B先生,同樣爲該省該市企業職工,2018年底退休。退休前任某林場工段長,工齡約爲37年,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一直爲所在地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下限,退休前個人賬戶本息額約爲48000元。退休時養老金爲2200元。

養老金計算明細:4735(1+0.6)/2*37*1%+48000/139+4735*14*0.6*1.2%=2224.17元/月。

3、C先生,是該省某地退休的行政單位副職,退休前行政級別爲副處級。他是2015年2月退休,退休前所在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約爲3300元。C先生退前工齡(繳費年限,含視同)44年6個月,其中,視同年限44.083年(41年1個月),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0.4167年(5個月)。實際繳費指數爲2.4663,視同繳費指數爲2.514。個人賬戶本息存儲額爲3827.41元,累計職業年金爲4670元。

C先生退休時的養老金約爲7600元。請注意哦,這個數據是2015年的養老金哦。由於手中沒有現成的2018年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數據,所以用了2015年退休的人員爲例。

如果把該人的參加工作、退休時間整體後移幾年,平移到2018年未,個人也要多交幾年養老金,但同時個人賬戶金額、職業年金也相應增加,社會平均工資也會相應增加,估計2018年退休時的養老金會接近萬元左右了。注:由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覈算方式較爲複雜,這裏就不列明細了。

4、從前面三個例中可以看到,按現行的養老金覈算方式,企業與正處於過渡時期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覈算方式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僅以企業職工爲例,退休時的養老金要與多種因素相關:不僅是同一省份不同單位,即使是同一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也會有一定差異的,主要是在職時參加社會保險的幾個因素並不相同。

以企業職工養老金來說,包括有:

a、退休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同一地區該數據相同);

b、繳費期間歷年的繳費基數(不同人員不同);

c、繳費年限(不同人員不同);

d、個人賬戶存儲額(不同人員不同);

e、個人賬戶計發月數(退休年齡相同,則計發月數相同,否則不同)等等。

f、如果屬於“中人”,還涉及到過渡性養老金等(各省計算方式不同)。

以上各因素的不同,必然會導致養老金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不知道您看完以上三個例子做何感想?相差得夠“大”還是不“大”呢?每個人對這個“大”的判斷標準不同,但我想您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