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快樂頌》( Ode to Joy)我們經常聽到,編制龐大的交響樂團及合唱也見過,但你見過下面這種有點詭異的“奇景”嗎?

  

  日本有個合奏團做了一場表演,167個人同時演奏《歡樂頌》,手上卻連個明顯的樂器都沒有;每個人手中只有一個俄羅斯套娃,另一隻手懸在空中,全部人同步上下控制浮動。

  這個版本的《歡樂頌》氣勢也強大,但聽起來也很奇異,彷彿真像是一百多人在哼哼唧唧唱這首曲子。

  這時候有些眼熟的讀者可能會恍然大悟,這種憑空按捺,透過空氣演奏的方式,不就是特雷門琴嗎?

  這其實是特雷門琴的一種變型

  叫做Matryomin(Matryoshika+Theremin)

  是外表看起來像俄羅斯娃娃的特雷門琴

  日本特雷門琴演奏家Masami Takeuchi曾經在俄羅斯學習特雷門琴,他在2003年結合了俄羅斯套娃的外型與特雷門琴的發聲系統,把一件傳統民俗工藝品打造成了能演奏音樂的神奇樂器。

  特雷門琴作爲號稱“世界上最難學的樂器”,其原理是利用手與天線構造的距離遠近,改變其電容之大小,進而影響其振盪迴路之振盪頻率。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感應演奏者雙手的距離和揮動的幅度大小來產生不同聲音。正由於手的位置沒有明顯的記號可參考,完全依賴演奏者的感覺,所以演奏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和預判能力,音準控制也很不容易,所以操作起來有相當的難度。

  一個人演奏特雷門琴看起來就有點古怪,當一百多人一起演奏時,畫面儀式感真的非常強烈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