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 《仿宋山水》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江粵軍)自近日起到7月22日,“筆墨紙硯——格式與想象”在廣東美術館舉行。“筆墨紙硯”是中國特有的書寫與藝術創作工具,影響並塑造了中國繪畫獨特的圖式與品格。展覽通過“筆墨紙硯”迴歸對工具和技術的關注中去,在探討“筆墨紙硯”的流變中,重申工匠精神的意義,同時以此重思當代語境下的“文人”身份和傳統文化建構問題。

在藝術家選擇和呈現形式方面,展覽打破了單一的方式,邀請藝術家、匠人甚至收藏家共同合作,營造新式文人空間。據王紹強館長介紹,受邀參加本次展覽的不僅有史金淞、郭工、武藝、靳衛紅、王犁、秦艾、單鼎凱、秦修平、施立剛、魯大東等當代水墨、書法的實踐者,還有文人工具的製作者,諸如李小平、貢斌、倫少國等工藝家,此外,展覽還向劉山、林瑞毅等藏家、機構借展了文人空間的物件及陳設。

這種“筆墨紙硯”及文人書房整體場景的呈現方式,作爲對近年來考古學界強調考古現場整體保存之重要性的呼應,在博物館的文博類展覽中已不鮮見,而本次展覽將這一形式置於美術館當代水墨的展覽空間中,其用意並非像文博類展覽那樣強調展品悠久的歷史性,而是力圖呈現一個鮮活的、行進中的當代文人生活之完整場域。展覽通過這種方式植入一種反思機制,重新思考如何重構“文人”身份,新型的“文人空間”如何在全球化的語境中確立。通過這一展覽,可以看到“當代水墨”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象牙塔中的書面學術問題,它還真正活在當代文人、藝術家、收藏家的創作、生活、日常空間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傳統中國畫依然煥發生生不息之當代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