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若谷設計

  材料的創新應用

  

  現如今的設計很多其實都大同小異,要不就改改尺寸、換換材質,沒有太多的新意。我們需要打破這種常規,從新的視點出發來做設計。

  「Experimental Creations」就是這樣的一個設計項目,旨在用創新性的想法來對素材進行實驗,從而擴展設計的更多可能性。該項目2013年由上野侑美髮起,迄今爲止共有31組設計師團隊參加,共舉辦了9次展覽會。

  下面將爲你介紹的是「Experimental Creations」項目其中的八件作品,它們是像燒焦食物的陶材料-maillard、保留異形的加工-APPENDIX、金屬歷經歲月的模樣-鏽の美、碎了再造-殼的再構建、無用?有用!-DEEPER PAPER、對塗裝工藝的思考-塗布成形、置換術-DISSOLIVE、動の和紙-靄燈。

  1.MAILLARD|像燒焦食物的陶材料

  設計師:broom

  素材:米,小麥,石粉粘土

  實驗過程:在石粉粘土中加入一些食材原料,然後用陶相同的做法成形,最後加熱。

  

  食品與用品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繫。竹子,小的時候它是食材,長大了就變成了傢俱等用材。而在工業上廣泛應用的塑料也是口香糖的主要成分。食品與用品之間有着成長性、互通性等微妙的聯繫,二者的界限似乎不能單單用可食與不可食來做區分。

  

  從這樣的發想出發,設計師希望找到在食品與用品之間尋找獨一無二的素材。而Maillard就是這樣的一種素材,其成形跟以往的陶製作過程一樣,但是由於裏面加入了食材的成分,在燒製後會出現「燒焦」的情況,從而擁有了如同食品般的外觀。

  

  看似可食卻又不可食,用看似可食的用具裝食物,也許會產生某種奇妙的感覺吧。

  

  2.APPENDIX|保留異形的加工

  設計師:村越淳

  素材:木材(White Ash)

  實驗過程:木材車削

  

  車削是木材比較傳統的加工手段之一,將木材的一端固定在轉盤上,匠人則在另一端拿着各種刀具對其進行切削。不同於機器的標準化生產,手工操作在製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超出預想的奇異形狀來。

  

  這裏,設計師對這些‘異形’進行了保留,讓看似沒有加工完善的器具有了一份手工加工留下來的‘自然’。不飽和的加工,殘留也許會是另一種美。

  

  3.鏽之美|金屬歷經歲月的模樣

  設計師:studio yumakano/ 狩野佑真

  素材:鐵板,銅板,丙烯酸樹脂

  實驗過程:在生鏽了的金屬板上蓄積一定的丙烯酸樹脂,然後剝離它,讓鏽成功地轉移到樹脂中。剝了鏽的金屬板浸泡在海水中繼續生鏽,可以多次地提取到鏽。

  

  防鏽一直是長期的課題。鏽可能會導致飛機墜落,船隻速度減慢,車引擎故障等,它似乎是一個萬惡的對象。但是你仔細端詳時,其實能發現鏽之美。這種美經歷了歲月風霜,最終把時光與環境都融在了一起。

  

  爲了讓自然生長的鏽能量化生產,設計師對其進行了‘耕種’。循環過程爲:將金屬板浸泡海水並置於陽光下;生鏽;鏽面覆蓋一定厚度的丙烯酸樹脂;剝離;剝離下來帶鏽的樹脂材料可作爲傢俱等的板材來使用,而剩下的金屬板將繼續進行進入循環中。

  

  4.殼的再構建碎了再造

  設計師:oog design studio

  素材:蛋殼(碳酸鈣)、石膏(硫酸鈣)、硅膠

  實驗過程:將蛋殼粉末和石膏粉末混合後塑形,然後在內部塗上薄薄的一層硅膠膜。

  

  蛋殼有着保護機能是相對比較‘堅硬’的,但也有着等待小生命破殼而出的脆弱性。「保護機能與脆弱性的均衡」,設計師希望通過對蛋殼的再造,將這種均衡帶到容器的設計中去。

  

  設計師對蛋殼的顏色、質感、破裂的形態等做了嘗試。而花瓶是其產品化的一次運用。蛋殼是相對堅硬的又是脆弱的,它的這些屬性似乎與花瓶的特性有着些相似性。

  

  用蛋殼石膏製作花瓶,其較爲自然的‘破’,似乎是生命力從內向外有力的敲擊。

  

  5.DEEPER PAPER無用?有用!

  設計師:江口海里

  素材:食品廢棄物(橘子皮,洋蔥皮,稻殼,蛋殼,咖啡渣,茶葉,牛油果的殼,椰子纖維)

  實驗過程:利用傳統的抄紙技法,但在紙漿中混入了食品廢棄物的碎渣。

  

  食品廢棄物一直是個世界性問題,每天地球都有大量這樣的‘垃圾’產生,利用它們我們是不是也能做些設計呢。設計師想到了將它們融入紙的製作中,探求其觸感、香味、強度等。除了將混合有食品廢棄物的紙漿製紙外,他還想到了將紙漿注入3D打印的型具中塑形,打造生活日用品。

  

  6.塗布成形|對塗裝工藝的思考

  設計師:松田優/谷雄一郎

  素材:布,染料,顏料,聚酯塗料

  實驗過程:將布固定在成形器上,用染料/顏料對其進行染色,然後塗上一定量的聚酯塗料,乾燥、硬化。

  

  塗裝是爲了改善物體外觀、讓其擁有更好的耐久性的表面處理工藝。其中的一種方式是在物體表面均勻地噴塗上霧狀的液體樹脂,待其固化後形成一定厚度的固態樹脂塗膜。

  

  設計師從樹脂塗膜成形技法中獲得啓發,希望探求塗裝的更多可能性。塗裝的對象換成了布,通過不均勻、漸變塗布等技法,讓其不同部位擁有強度的‘變化’和‘差’。這樣一來固化後的布便擁有了不同的表情與形態。

  

  7.DISSOLIVE|置換術

  設計師:富松暖

  素材:18K Yellow gold、18K White gold

  實驗過程:將兩種金屬如同大理石般地混合在一起,然後讓其中的一方消失。

  

  將銅與金手工打製在一起,然後置於硝酸中,銅的部分將消失,而留下了如同雕刻般美麗的立體金屬紋理。

  

  8.靄燈|動の和紙

  設計師:STUDIO BYCOLOR 秋山かおり

  素材:和紙、三軸織物、鋁

  

  改變抄紙所用的道具,讓紙纖維隨機附着在織物上。因此你能看到纖維的走向,感受到當時抄紙的一個動態。

  

  

  「Experimental Creations 2018 Tokyo」展

  時間

  2018年10月12日13日/10月19日~ 28日 11月2日3日9日10日16日17日12:00~20:00

  地

  TIERS GALLERY(荒川技研工業オフィスビル)

  者

  出展設計師:Bouillon、村越淳、濱西邦和、工藤健太郎(STUDIO noem)、秋山かおり(STUDIO BYCOLOR)、土井智喜(and associates)、山口幸宏(Studio-Y2)

  本文圖片來自於「Experimental Creations」官網:http://experimental-creations.com/ja/

  ▽編者語:

  如何去創造,發現,應用一個‘新’材料,這個項目給了一些方法,希望能給你一些啓發。

  

  ^松下 X 京都傳統手工藝の合作項目-「GO ON X Panasonic Design」

  

  若谷聚焦新材料,新科技在設計上巧妙運用的案例。by 主編 立風

  ···

  若谷設計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號/ MONO:若谷設計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ruogudesig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