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農民通過燒燬林木、改種大豆、增加古柯的種植面積等方式,實現了收入增長的目標)但從長遠分析,無疑給雨林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2日報道,通過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衛星偵測的數據顯示:禁燒令頒佈後的48小時內,又有3859個火點在巴西境內出現,其中一半的火點集中在亞馬遜盆地。

巴西政府在亞馬遜雨林救火過程中“處置不力”已經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憤慨,即便派出了44000名士兵組成的救火隊,仍無法將這一事端平息。據參考消息報道稱,爲了減緩火情、消除火災隱患,巴西政府已於8月28日下達了禁止燒芭的命令。但這一禁令在實施的過程中“走了樣”,不僅未能達到保護雨林的目的,反而因爲政府監督不力等原因,致使新的火點不斷出現。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2日報道,通過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衛星偵測的數據顯示:禁燒令頒佈後的48小時內,又有3859個火點在巴西境內出現,其中一半的火點集中在亞馬遜盆地。

換句話說,巴西的禁火令已然失效。這在動搖巴西政府執政基礎的同時,也讓各方對於博索納羅政權產生了深度質疑。到底能否撲滅火情,巴西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保護雨林,一時成爲了各方的焦點。按照外媒的說法,巴西政府此刻派出軍隊滅火的舉措,更多的凸顯了政治意義。即通過此類舉動向各方表明巴西“保護生態”的立場,換的國際社會的“諒解”。事實上,巴西政府的“作秀”行爲,早已被各方洞悉。

自博索納羅就任巴西總統後,其將經濟發展列爲了國家重點發展目標。爲了完成經濟增長的構想,巴西政府除了開源節流、售賣國有資產外,更是公開主張開發雨林。這種施政法案的出臺,從短期來看,確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巴西農民通過燒燬林木、改種大豆、增加古柯的種植面積等方式,實現了收入增長的目標)但從長遠分析,無疑給雨林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有數據表明,亞馬遜雨林正在逐年的縮減,亞馬遜河的很多支流也在逐年乾涸。其結果是森林的蓄水能力減弱、自然防火能力也在同步下降。

作爲承擔全球20%氧氣供應的“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有如此遭遇,着實讓人痛心。奈何主權的問題,以及國家關係的桎梏,各方無法對巴西事務進行過度干預。只能任這一趨勢“自然發展”。而作爲雨林的保護神—博索納羅而言,其勢必承擔這種過失。此次亞馬遜大火事件也給世人留下了一個難題:在物質高度豐富的今天,是以犧牲環境換得經濟的增長;還是以保護環境爲綱,實現經濟的可循環發展?顯然經濟衰落的巴西選擇了前者。

這種“寅喫卯糧”“犧牲環境”的做法,不僅僅在巴西上演,很多發展中國家,也正在瘋狂複製。如非洲,各國爲了擴大開採面積、獲得更多的林木資源,已經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熱帶雨林侵蝕得“遍體鱗傷”。有數據顯示,該處的森林面積正已每年1%的速度遞減。巴西上演的這場火災給世人敲響了警鐘,如果任由人類“自由”發展,也許過不了多長時間,地球的表面或將被荒漠、沙丘覆蓋。願人類可以汲取教訓、願巴西可以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式,還世界一片綠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