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到年末,目前看來,江南集團的前2艘055到2019年國慶節前可以完成建造加入現役。到70年國慶的大閱艦能不能出現4艘055加入現役,外加2艘滑躍航母參加的宏大場面,就要看大連大船的前2艘055能不能趕上進度了。目前大連的前兩艘055已經不在1號軍品船塢的舾裝碼頭上,而是到大洋廠區進行突擊舾裝。大船的基礎設施和產能還是相當強大的,因此這兩艘今年7月3日下水的北方055,很可能可以在1年之內完成全部舾裝施工,到時4艘055一起參閱,這纔是大國海軍的氣象!

瀚海狼山認爲,主戰艦艇大型化和全電化是大國海軍必然的趨勢,因此1萬噸不再是主力艦的門檻,正相反,未來的驅逐艦,就是過去的輕巡洋艦。趕不上這個趨勢的海軍,必然被這次技術升級的浪潮所淘汰。目前看來,目前有這個能力的,只有中美。英法日韓印,即使有部分技術,也會造成主力艦數量的越來越少。

至於俄羅斯,水面則已經基本棄療。未來水面能有上百艘鉅艦的,只有中美,其他大國連30艘這個門檻都很難越過了。

目前國產驅逐艦,採取江南集團和大連大船雙線生產模式。若局勢進一步緊迫,珠江口的船廠也會加入,形成3線並舉的局面。目前在055的建造和後期升級上,各方已經有明顯的共識;但是在爲055打下手的通用驅逐艦的定位上,則有激烈的爭論!

到底是再搞一種9000噸級的現代通驅,還是在現有的052D的基礎上拉長加寬,長期保有一種7700噸級別的二級神盾,是目前爭論的焦點。這場爭論,甚至會波及今後國產航母戰鬥羣主力護衛艦的定位。現有的054A級護衛艦的噸位確實過小了,速度也不夠。而在主力二級驅逐艦也全電化以後,5000到5500噸級別的全電護衛艦,也就是一直傳說中的054B或者057存在的必要性都成了問題。這也是目前國產護衛艦的生產速度大大減速的一個原因。

狼山的意見是,確實沒有必要維持水面主力4級艦的狀態,美國海軍也把過去的4個級別以上的水面主力,壓縮到不到2.5個級別。我們的遠海主力最多也該這樣。未來把遠海作戰和近海艦隊分開也是有必要的。

但無論怎樣,作爲航母和絕對主力的055,噸位和生產數量只會繼續全線雙突破,而不會被壓縮。後續批次很可能超過1.5萬噸,出現革命性的武庫火力打擊艦。未來10年內的055的訂單,最少會有2個批次16艘,更大的可能是3個批次24艘!以4艘055配合其他艦艇遠洋護衛1艘國產航母計算,24艘055纔可護衛6艘航母,這基本是我們未來十年的海軍建設階段性小目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