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早的明清時期,蘇州的雕刻藝人們就接觸了烏橄欖,也會偶爾使用烏橄欖作爲雕刻的原料使用,但一直沒有大批量的使用烏核,直至上個世紀30年代,舟山村的匠人在上海城隍廟附近開設了一家以竹雕、牙雕、木雕爲主的文玩店,由於當時的時局動盪不安,所謂的雕刻藝術品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傳統的木雕、牙雕等工藝品一直是不溫不火,經營慘淡,一個偶然的機會,匠人師傅在廣東來上海的一艘漁船裏撿到了一些用來填壓艙底的烏核,這些烏核經過常年的摩擦,表面透出一觸優雅的光澤,匠人師傅拿在手裏,感受到了烏核經過摩擦所形成的的那種厚重、圓潤的包漿,便以這次壓倉的橄欖核作爲原料雕刻出了以十八羅漢爲題材的核雕,雕刻完成後邊放入文玩店鋪來出售,沒想到的是這批烏核很快被一些文人、雅士所收藏,究其原因還是老橄欖核說透出的那種質感,盤玩時的手感以及盤完後橄欖核所呈現出來的油性光澤、色澤等等,從此奠定了舟山橄欖核村的雕業。老核多指存放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老油核,這種核在長時間的存儲過程中,核內的水分揮發的差不多了,油性沉澱,使用這種核雕刻出來的橄欖核雕,一般很少開裂,而且油性十足,上手的話,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盤出很亮的油性光澤,所以使用比較寬泛。

目前市面上的橄欖核多分爲三個種類:黃橄欖、青橄欖核和烏橄欖,這裏面說的烏橄欖也就是現在雕刻用的最爲廣泛的“油橄欖核”,由於烏橄欖的種類繁多,真正能夠選用作爲雕刻用的烏橄欖並不是很多,很久以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作爲雕刻的基材來使用,目前舟山雕刻使用的橄欖核基材多數爲烏橄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油核,但是烏橄欖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一帶,江蘇並不出產烏橄欖,烏橄欖是怎樣被舟山雕刻師們選中的呢?這還要從一段故事來說明。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在很早的明清時期,蘇州的雕刻藝人們就接觸了烏橄欖,也會偶爾使用烏橄欖作爲雕刻的原料使用,但一直沒有大批量的使用烏核,直至上個世紀30年代,舟山村的匠人在上海城隍廟附近開設了一家以竹雕、牙雕、木雕爲主的文玩店,由於當時的時局動盪不安,所謂的雕刻藝術品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傳統的木雕、牙雕等工藝品一直是不溫不火,經營慘淡,一個偶然的機會,匠人師傅在廣東來上海的一艘漁船裏撿到了一些用來填壓艙底的烏核,這些烏核經過常年的摩擦,表面透出一觸優雅的光澤,匠人師傅拿在手裏,感受到了烏核經過摩擦所形成的的那種厚重、圓潤的包漿,便以這次壓倉的橄欖核作爲原料雕刻出了以十八羅漢爲題材的核雕,雕刻完成後邊放入文玩店鋪來出售,沒想到的是這批烏核很快被一些文人、雅士所收藏,究其原因還是老橄欖核說透出的那種質感,盤玩時的手感以及盤完後橄欖核所呈現出來的油性光澤、色澤等等,從此奠定了舟山橄欖核村的雕業。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橄欖核按照大筋來分類的話常分爲:

兩花核:兩條大筋,整體比較扁平,弧度舒緩,由於產量有限,雕刻中很少用到。

三花核:三根大筋,也是比較常見的核料,產量高,所以雕刻中應用最爲廣泛。

四花核:一個核上分佈了四條大筋,多數分佈比較均勻,核型寬厚,數量也很稀少。

多花核:屬於異形核,比較罕見,可遇而不可求的材料,市面上作品非常稀少。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新核與老核

這裏所說的新老之分多以三年爲標準,新核指的是去皮保存一年以內的橄欖核,因存放時間不是很久,橄欖核內的水分揮發很慢,直接用於雕刻會引起開裂現象的發生。

老核多指存放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老油核,這種核在長時間的存儲過程中,核內的水分揮發的差不多了,油性沉澱,使用這種核雕刻出來的橄欖核雕,一般很少開裂,而且油性十足,上手的話,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盤出很亮的油性光澤,所以使用比較寬泛。

橄欖核雕齊天大聖

您手裏的橄欖核你 知道是什麼核嗎?歡迎上圖討論,比一比歲的更紅更亮,感謝閱讀!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