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在童年经历过创伤,因为父母不当的言行举止,让还在在原生家庭之中形成了一些性格缺陷,并且在他(她)将来的生活之中长期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为何不去问问我们的父母,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原生家庭。

无论是《欢乐颂》的樊胜美还是如今《都挺好》的苏明玉,都以一个在家庭之中的受害者形象,一遍一遍带领网友们对原生家庭“质疑”或“拷问”。重男轻女,一个根植在中国传统家庭之中深处的固执观念,在这两部剧中被表现地淋漓尽致,也成了重点被抨击的对象。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樊胜美和苏明玉都生活在大城市之中,交往的朋友圈和同事之中常常会遇到家境比较好、又被父母疼爱的女性。所以,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时,她们心中的“不公平”感会更加强烈,对过去的自己更加抵触,对父母的感情更加复杂化。基于这两部电视剧的暴热,“原生家庭自我测评”在网友之中蔓延开来。“不自信”“自卑”“异性恐惧”“社交障碍”……这些在我们身上可能出现的性格缺陷,仿佛都能从原生家庭之中找到源头,于是网络上开始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那么,原生家庭到底欠了我们什么?

很多人在童年经历过创伤,因为父母不当的言行举止,让还在在原生家庭之中形成了一些性格缺陷,并且在他(她)将来的生活之中长期带来负面的影响。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1、对这种伤害表现出顺从和屈服,并且将这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带到下一代人之中,或者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受伤经验误读其他人的行为,拒绝别人提供的治愈或者帮助。就拿“重男轻女”来做事例,通常抵触重男轻女家庭的常常是在正常家庭关爱之下成长的男女,他们的父亲尊重母亲,他们的姐妹受到同等的对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重男轻女是不平等的,是不合理的。但是往往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人,会坚持将这种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将自己的儿女区别对待,歧视自己的儿媳,这就是由于原生家庭而固化的三观。

2.一味逃避,抵触一切和所经历的伤害有关的人或物。这个可以拿苏明玉来做个解释,有人说苏明玉的最大伤害来自于母亲的“重男轻女”,其实没有说到重点之上。苏明玉心中最深的烙印,来自于父母失败的婚姻。因为母亲对父亲的殴打、辱骂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所以她情愿和男人只是露水之情,也不要建立长久的婚姻关系。苏明玉成年后对异性的这种排斥正是一味逃避的体现,如果真正给予创伤的是“重男轻女”,那么她要逃避的应该是她两个哥哥才是。

3.排斥人际交往。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伤害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已经到了很难弥补的地步了。父母是孩子童年时期最为亲近的人,如果在孩子最渴望父母关怀的几年,却无法从父母双方得到任何回应,那么他(她)很可能会失去和所有人建立联结的欲望,变得格外独立,不去信任或者依靠任何人。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如果你曾经被这样的原生家庭影响并且出现了极严重的社交障碍,那么,你首要做的事情不是逼自己像圣母一样地原谅,而是走出原生家庭,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实现人格独立,找到自己,让自己自由,同自己和解,才是找寻幸福的开端。

而今天,笔者想针对的,是除这些极个别的心理创伤十分严重的人以外的大部分人。你们今天,审视过自己的原生家庭,原谅了你们的父母了吗?

父母对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如今,一谈到原生家庭,每个人似乎都在对号入座,每个人都能说出父母的一大堆坏处来,甚至将十几年前的某件事拿出来批判,无一可取。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对于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是三十几岁的我们而言,从来就没有过完美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偶尔的一次胖揍、一顿痛骂影响了我们一生,那么我们是不是太不堪一击了。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已经被炒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已经到了让人乏味的地步。做育儿的大V说:年轻的父母们哟!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做鸡汤的大V说:原生家庭给的创伤,让我有了逆流而上的力量;做情感的大V说:结婚,请注意对方的原生家庭;做广告的大V说:在线心理疗程只要999,帮助你逃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我失败了,因为我的原生家庭让我自卑;

我感情不专一,是我的父母不忠于婚姻;

我穷,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没有足够的人脉;

恭喜“原生家庭”成为了“社会大环境不好”之后的另一大万能借口!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那么,我们为何不去问问我们的父母,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原生家庭?

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生养孩子只是单纯为了养老、为了投资,他们定义和孩子的关系基本上是“拖累”与“被拖累”。

在那个只要吃饱就已经心满意足的年代,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那个认定多子多福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处理兄弟姐妹的关系的?

他们如何挑选自己的结婚伴侣?

他们是如何在父母分毫不给的情况之下白手起家?

他们如何摆脱“知识无用”的观念,坚持让我们上了二十年的的学?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因为时代的局限,我们往往将问题想得太过简单。

小时候,我们发烧出疹子了,他们可能要半夜蹬着自行车,一边流泪一边送到医院,

因为他们没有百度,不可能去查一查,幼儿急疹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稍大些,我们的作业他们已经看不懂了,在我们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开口大骂,

因为他们太害怕我们走他们的老路了,只怪自己没有条件学习。

长大了,我们早恋了,他们除了咨询老师,严厉教育,没有其他的法子,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科学育儿”的观念,连电视里都没有播过任何有关教育的节目;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父母的图鉴,在我们看来,他们愚昧、无知,但我相信现在城市中大部分20+、30+的青年男女,都是家中的独子独女,独享了二三十年父爱和母爱。即便我们的父母是有缺陷的,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是不“科学”的、难以原谅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像苏明玉一样,选择放下。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但是自我的调剂、朋友和恋人的关心也给了我们治愈的可能。与其一直数落父母的不是,是不是应该更往前看一些,只要不是超出原则之外的过错,是否可以就此忘却。

都挺好:批判原生家庭,一场热热闹闹的揭伤疤大会

我向来不喜欢国内一味宣扬愚孝的片子,相比于电视剧的结局,我反倒认为小说的结局更加现实——苏明玉决定平平淡淡地处理自己和父亲、兄长之间的关系,不去原谅,但再也不去深究,放下了怨恨,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一些。

每个人心中的那道坎是不一样的,能不能跨过去全靠自己。外人卖焦虑、卖情怀,并不全都是适合你。我们都不是苏明玉,我们不知道她最后的选择是否让自己幸福,但是至少,我们懂我们自己,既然清楚知道自己的缺陷,何不为改变自己努力一次?我们终究还是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加快乐一些,宽恕了父母,也饶了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