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宋搞内部斗争时,高度汉化的西夏也没闲着。夏襄宗李安全派遣儿子李承祯率领5万人抵抗蒙古大军,结果在河西走廊北端的入口处,西夏5万人马全军覆没,李承祯不知去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绝非只是一句妄言。历史证明,当外部条件安逸时,内部斗争便突显起来。

南宋与金之间多次征战,此消彼长。在数次地交锋中,金国开始逐渐汉化。女真人渐渐褪去了骨子里的血腥。金章宗完颜璟更是历代金国皇帝中最推崇汉族文化的,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国内的奴隶制度,允许女真与汉族通婚。他个人极度的推崇孔子,并且完善了金国的科举制度。

这样的异族帝王就算放在中原也是大有作为。可是,游牧民族汉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好事吗?显然不是,完颜一族是一刀一枪打出的金国。中庸的思想、相对安逸的氛围(金国与南宋数次交战,两方旗鼓相当,并未能完全吞并对方),使得完颜璟在金国的北部凿开了绵延九百里的界濠。与草原部落泾渭分明,只求防守,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老对手南宋身上。殊不知一个叫做铁木真的英雄悄悄地征服了各个部落,只等报仇雪恨。权臣

趁着金宋两国僵持之时,铁木真在浩瀚的草原上完成着统一各部落的伟大壮举。而被金国认为是头号宿敌的南宋,现在却忙着进行权臣的更替。

封建王朝自始皇时,其内核就两个字:

斗争。

君与臣争、臣与臣争、民与官争,就连皇帝的后花园也是整日争芳斗艳。

为什么封建王朝会孕育出科举制,因为皇帝一个人是掌握不住天下的。有人要做事,就要分权。明清在汲取之前各个朝代的教训后,明白了一个道理:

社稷永远不会被黔首、白丁所推翻,坏事的只能是读书人。因此控制了读书人便是控制了天下,八股取士便是不二的工具。

外患不足虑,只要根基坏了,气数已尽之日便不远了。

南宋亦是日薄西山,与金国虽然时有战争,但总归不痛不痒。于是,内部的斗争就开始了。南宋共出现过三个顶级大权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

秦桧,华夏历史中数一数二的奸佞之臣,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定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在达到和金国议和的目的后,为非作歹十余年;韩侂胄,大相公韩琦曾孙,一己之力掀起开禧北伐,大圣人朱熹也不是对手,致仕回乡。

与秦、韩两位大权臣相比,史弥远登上权臣的道路简直是兵不血刃。

开禧北伐宋军节节败退,韩侂胄正欲力挽狂澜。在控制前朝官员唯命是从后,他还是忘却了最毒妇人心。百密一疏,后宫杨皇后与韩侂胄早就结下了梁子。杨皇后与史弥远相互配合,一个给赵扩吹枕边风、偷出御笔,一个假借诏书先斩后奏。权倾一时的韩侂胄就这样人头落地。

韩侂胄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史弥远的时代还遥遥无期。虽然他是政变的主力,深得杨皇后的宠信,但是论资排辈,他的头上还有右相兼枢密使钱象祖、参知政事卫泾,而史弥远在政变之前只是小小的礼部侍郎,卫泾的直属部下,要登上权臣之巅,先要熬过这两个老家伙。

可是,让史弥远没有料到的是,很快他就会登上权力之巅。

钱象祖给予成为南宋第三位权臣,在他的眼中卫泾就是绊脚石。于是他当众揭卫泾老底,卫泾当初暗地里送韩侂胄金银细软的事被抖落出来。南宋"清流"官员自是对这种两面派嗤之以鼻。最终,卫泾倒台。

钱象祖趁机上位,成为了左相兼枢密使,史弥远补缺。新的斗争即将开始,就在史弥远拜相仅一个月,他的母亲去世了,服丧就会便宜了钱象祖。

意想不到的是,在史弥远回家守丧的前几天。钱象祖下了台,史弥远成为了独相。

史弥远的手段比钱象祖高级的多,他不仅揭老底,还收编了台谏官,同时深宫中的杨皇后再次拿起御笔。钱象祖在韩侂胄底下打击道学、逮捕庆元六君子的"光辉事迹"被广为"传唱"。

没有一丝的血腥,史弥远登上了权臣之巅。

这便是铁木真丰满羽翼之时,南宋干的"大事"。篡位

在南宋搞内部斗争时,高度汉化的西夏也没闲着。

西夏李氏可以用无赖来形容,辽国强盛时,便依附辽国;金亡辽,眼看着势头不对便率先投靠金国,主动认金国为宗主国。它的这种左右逢源,使得西夏乘乱占领了河西千余里土地,使得三国鼎立继续维持。

随着战火的逐渐平息,西夏也迎来了安逸的时光。

于是,内部斗争开始了。在夏仁宗李仁孝在位时期,西夏权臣任得敬风生水起。他逼迫仁宗把西夏西南路、灵州罗庞岭划给自己。任得敬要自己做皇帝,国号"楚",并且还要求李仁孝派遣使者到金国为他讨取封号。金国皇帝完颜雍懵了,为叛贼讨去封号古来少有,打狗还要看主人。于是,完颜雍决定帮西夏一把。

夏仁宗在得到完颜雍的信号后鼓起勇气,命令族弟李仁友捕杀了任得敬兄弟及其党羽,防止了西夏的分裂。

这之后夏桓宗李纯祐继位,负责保护李氏安全的也有李仁友换成他的儿子李安全。李纯祐害怕李安全权力过大,于是借口李安全"天资暴狠、心术险鸷",将他由亲王降到了郡王。

结果,李安全反了,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李安全找到李纯祐的生母罗太后,罗太后亲自废了自己的儿子,使得李安全成为夏襄宗。

李安全的幸福生活似乎就要来到,可是不远处成吉思汗盯上了他。马蹄声

早在1205年,铁木真与乃蛮族太子屈出律时途径西夏。当时,蒙古士兵深入河西走廊,劫掠瓜、沙诸州,无人能挡。

以至于铁木真他们走后,西夏举国欢庆,甚至还把都城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今西夏银川),寓意大难不死,必将中兴。

可是,改名并未给西夏人带来好运。成吉思汗清楚地意识到西夏是块任由宰割的肥肉。

1209年春,蒙古军由黑水城(今内蒙古古额济纳旗)北的兀剌海关口入侵西夏。

夏襄宗李安全派遣儿子李承祯率领5万人抵抗蒙古大军,结果在河西走廊北端的入口处,西夏5万人马全军覆没,李承祯不知去向。此战之后,西夏右厢兵马损失殆尽,半壁江山失去军事力量。蒙古人高歌猛进兀剌海城沦陷,河西走廊只剩下克夷门(今西夏贺兰山三关口)这一个关隘。

克夷门是西夏重要军事关口,常备7万守军。李安全为保万无一失,派遣5万大军由名将嵬名令公率领前去支援。

12万大军名将率领,依靠天险,按理来说固若金汤。蒙古人在此阶段最不擅长地便是攻城,如果坚守不出,蒙古军粮草短缺必定撤退。

可是嵬名令公带领12万大军出城野战,正中蒙古军下怀。十余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嵬名令公被生擒,西夏都城中兴府暴露在成吉思汗地面前。

可能是李安全已经闻风丧胆,他选择坚守不出,任由蒙古军如何挑衅,他都充耳不闻。

九月的秋雨如约而至,成吉思汗灵机一动。以几百匹战马的代价掘开了黄河大堤,蒙古军事先寻觅高处,并垒起外堤。

百年的国都还是救了西夏一命,河水先冲垮了蒙古军的外堤。蒙古军的口粮牛、羊尽数被冲走,成吉思汗当机立断撤军。

但在撤军之前,蒙古军狠狠地敲诈了西夏一把。西夏自此向蒙古称臣,成吉思汗带走了西夏公主。

警钟长鸣,在安逸的环境中过的越久人就会越颓废;矛盾无处不在,当外部矛盾被淡化时,内部矛盾就显现出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

在13世纪初期,金、南宋、西夏还沉浸在三足鼎立的美梦中,内部不断地斗争、权力不断地洗牌,殊不知真正的危险不是熟悉的老对手,而是来自漠北草原的剽悍民族。西夏这个四处敲诈的奸诈国家此次首当其冲,成为了成吉思汗的目标,险些灭国。在强大的势力面前,西夏只能成为被压榨的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