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统治者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所以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沈一石,虽然是浙江首富,在浙江首屈一指,他是制造局的人,他有着万千财产,他可以随意和秦淮河的名妓名妓风花雪月,但他却是最为无奈的一个人。

大明王朝:他是朝廷敛财的工具,最终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他是一个极富才情的人,但是却因他低下的商人地位,淹没了他的才情,他是个有抱负的人,却因为他的商人地位,无法施展他的抱负,即使是浙江首富,自己的财富在浙江首屈一指,但是他却遵守着商人的本分,喝的是凉白开,将上好的茶叶送予那些当官的。穿的是粗布衣服,多年来从未逾矩。也许他不是商人,可能会走上科举荣身之路,可能会像高翰文等人似的,为国为民着想。但是命运却不许他这样,他是制造局的人,只能为皇上办事,为宫里的人背黑锅,也正因如此,他就注定了没有好下场。

大明王朝:他是朝廷敛财的工具,最终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当杨金水回到浙江,认芸娘为干女儿的时候就说过,也让她选择高翰文,杨金水也似乎预见了沈一石的结局,他的出现还屎围绕着改稻为桑,可以说沈一石是改稻为桑的直接实行者,他是官商,为朝廷服务,一旦官府促成了这件事,低价买稻田改为桑田,养蚕缫丝然后请工人织丝绸,一条龙服务,全都是由沈一石承担的。要是这件国策可以成功,或许沈一石可以活命,改稻为桑成功,朝廷补齐了亏空,让嘉靖可以修了他的宫殿,补齐东南倭寇的军费,这样想想要是这件事成功了,真是件完美的事情,但是事实却是严嵩父子的白日做梦,,改稻为桑注定是个失败的策划。改稻为桑失败了,那国库的亏空还是没补齐,胡宗宪东南抗倭军费还是不够,那怎么办?只有从这个浙江首富手里扣钱给他抄家,因为他是官商,给朝廷办事的,他的巨额财富来自朝廷,要不是朝廷给他这个平台,给他这个机会呢。所以改稻为桑失败后,魔爪肯定是伸向沈一石的。

大明王朝:他是朝廷敛财的工具,最终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他是朝廷改稻为桑失败后的一个牺牲品,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也必须要依附于朝廷,依附于制造局杨金水甚至要依附于郑泌昌和何茂才。所以当杨金水因为毁堤淹田的事情去了宫里的时候,为了完成这个改稻为桑,他也不得不听从郑泌昌和何茂才的话,打着制造局的名义去用粮食买田,这件事却犯了大忌,本来这件事是沈一石的事,是和宫里和嘉靖扯不上关系的,但是一旦打着制造局的名义去,那就是朝廷,嘉靖为了完成这个国策,不惜牺牲掉老百姓的利益,贱买百姓的粮食。但是他何尝不知这件事是郑泌昌和何茂才让他当替罪羊呢?所以杨金水让高翰文摘下制造局的灯笼,沈一石也用自己的粮食去赈灾,也算保住了嘉靖的面子。

大明王朝:他是朝廷敛财的工具,最终逃不过悲剧的结局

总之,沈一石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沈一石是朝廷和官员敛财的一个工具,他为朝廷创造了财富"二十年来,织绸四百余万匹,上缴制造局两百壹拾万匹,官员分利一百余万匹,剩余九十多万匹当做本金再进行产丝织绸"二十余年为朝廷转下了巨额财富,但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究其根源,大概还是源自于重农抑商的国策吧,他虽然创造或者曾经拥有过巨额财富,但终究是个低贱的商人,只是朝廷敛财的工具。这个改稻为桑也算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表现吧,只是因为这个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朝廷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一个方法,也最终失败,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的一种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