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工作人員在橋上進行貸前調查。受訪者供圖

歷時九年,伶仃洋深處,被譽爲“人類史上的超級工程” “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作爲實現內地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唯一紐帶,港珠澳大橋也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推進三地深度融合、互利發展的歷史使命。

超級工程背後是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撐。作爲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規模之大、投資金額之巨超乎想象。過去的近9年中,伴隨着港珠澳大橋從無到有的建設歷程,郵儲銀行作爲大橋的第二大貸款行,全力支援着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截至目前,郵儲銀行已爲大橋項目提供固定資產貸款額度31.8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額度4.19億元。

不只港珠澳大橋,香海大橋、珠機城際、橫琴熱電等珠海重點項目中都有郵儲銀行的身影。“實體經濟是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堅守的陣地。”郵儲銀行珠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杜偉表示,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將堅持“一體兩翼”的總體規劃,明確一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同時拓展公司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今年年底前,該行擬再投放8億元貸款,支持珠海地方經濟發展。

●劉豔婷 梁涵

資金助力

爲大橋延長5年貸款期

距離珠海市區17海里的桂山牛頭島,是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33節沉管誕生的地方。第一次在牛頭島沉管預製廠見到如航母般大小8萬噸巨型沉管時,見過不少大世面的杜偉也震撼了。“我這才知道中國在建橋方面的技術已經如此先進了。”杜偉說,這讓他切身感受到,參與港珠澳大橋這個項目是如此自豪。

事實上,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與港珠澳大橋的結緣早在2007年。彼時,郵儲銀行剛剛掛牌成立,爲國家重大項目、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是其發展思路之一。而港珠澳大橋則明確了“三地政府負責口岸和連接線投資,大橋主體吸引企業、社會投資”的融資方向。需求的匹配,促成了雙方的合作契機。

由於港珠澳大橋建設週期長,資金消耗大,單靠一個金融機構很難“啃”下這塊“大骨頭”,銀團貸款就成了最佳的選擇。而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是銀團中第二大貸款行。杜偉透露,截至目前,該行已爲港珠澳大橋項目提供固定資產貸款額度31.8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額度4.19億元。

與很多普通項目不同,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項目的時間緊、任務重,爲保障大橋還款用款,郵儲銀行迅速開闢了一條行內獨有的“綠色通道”。杜偉介紹,從總行、省行到分行,全行上下緊密溝通協作,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審批,盡全力保障大橋的資金支持。

除了“綠色通道”,該行還爲港珠澳大橋“量身定製”了一份貸款方案。按照規定,高速公路項目貸款最長期限一般爲30年,但爲了確保建設資金,郵儲銀行爲大橋延長了5年貸款期。此外,高速公路項目貸款一般僅採取一段式固定利率或浮動利率,而港珠澳大橋的利率方案則爲15年:10年:10年的分段式利率。

“能支持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我們倍感榮幸。”杜偉介紹,目前該行提供給大橋的固定資產額度已全部完成,剩餘的流動資金將用於大橋通車後的維護運營。

團隊給力

在高強度鍛鍊下迅速成長

“總是在電視新聞裏聽到港珠澳大橋,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親身參與其中。”站在港珠澳大橋上,郵儲銀行珠海分行員工鄧小桃心情激動,“我非常幸運地見證了大橋從無到有的過程,它讓我成長了很多。”2009年接手負責港珠澳大橋項目信貸管理工作的她,如今已成長爲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拱北支行的行長。

起初,與項目組其他成員一樣,鄧小桃也很懵懂,擔心自己做不好,害怕工作出現紕漏。但她知道這個項目很重要,必須全力以赴。“不懂就拼命調研,看了很多數據和監理報告,瞭解大橋相關指標。”這樣“死磕”的結果是,“到現在,對大橋的每一個數據每一個結構,都再清楚不過”。

2015年底,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正建設得如火如荼。彼時,其中一家貸款銀行打算將其放款的20.01億元銀團份額轉讓。“如果因資金問題導致建設中斷,後果不堪設想。”鄧小桃說,很快,她所在的郵儲銀行便向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和牽頭行表示,願意承接轉讓額度的80%。

“要在短時間內轉移如此龐大的授信額度,真的很有壓力。”鄧小桃記得很清楚,爲了迅速完成貸款承接,她與同事每天加班到深夜,謹慎覈對每個數據,進行繁複的業務操作流程,生怕出現一點差池。持續兩個多星期的硬戰後,項目終於順利完成。“那時,我腦海中總浮現建橋工人一絲不苟的認真模樣。”鄧小桃說,自己深受建設者們工匠精神的感染。

如今,看着大橋順利建成,鄧小桃內心無比喜悅滿足。與她同樣感受的還有團隊的十幾名成員。她說,這個項目的高強度鍛鍊讓他們迅速成長,參與大橋項目也成爲他們職業生涯中一份永恆的驕傲。

服務實體

服務“三農”

解決小微企業

融資難題

事實上,不只港珠澳大橋,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一直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城市發展。除了承接香海大橋、珠機城際鐵路等重點珠海項目外,服務農業產業,扶持小微企業都是該行的重要着力點。

在斗門白蕉鎮,珠海強競農業公司明亮的廠房裏,一筐筐剛從魚塘打撈上岸的海鱸魚傾瀉而下。經過分裝後,這些“白蕉海鱸”很快將從珠海銷往世界各地。去年,該公司“白蕉海鱸”年產量實現10萬噸。這背後,有來自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堅實的資金支撐,這也是該行服務農業發展的縮影。

去年6月,針對珠海養殖戶融資難、額度小的問題,郵儲銀行與廣東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辦了“農擔貸”,助力珠海養殖產業,尤其是海鱸產業的發展。杜偉介紹,至2018年5月的一年來,該行已爲養殖戶累計發放農擔貸73筆,金額1.11億元,爲珠海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水產養殖等鄉村產業、建立鄉村特色小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不只“白蕉海鱸”,珠海斗門金灣等地的種植、養殖行業、漁業捕撈業等產業均是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關注的重點領域。據瞭解,該行已累計爲斗門、金灣區種養殖農戶發放貸款8301筆,貸款金額8.3億元。此外,該行還是珠海唯一一家支持漁船抵押貸款及採用漁業船網工具指標質押貸款的銀行。

小微企業也是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扶持的重點。“我們不僅要服務格力這樣的龍頭企業,也要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在杜偉看來,實體經濟是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堅守的陣地。

張先生在吉大經營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多年,長年需要流動資金貸款週轉。新舊貸款銜接期間,往往需要“過橋資金”。一旦銜接不上,企業資金鍊可能斷裂。政府轉貸業務的出現,解決了這類企業“過橋資金”的融資難題。

作爲政府“四位一體”轉貸融資平臺資金業務的首批試點銀行,截至今年5月31日,郵儲銀行珠海市分行已累計發放政府轉貸業務15筆,合計金額7995萬元,全市政府轉貸業務前10筆均在郵儲落地。“這讓企業的週轉更順暢,利息也遠低於民間貸款,財務成本大大縮減。”張先生表示。

科技型創新企業是該行扶持的重點領域。考慮到高科技企業多數正處於成長期,郵儲銀行推出科技信用貸,爲企業提供純信用、無抵押的信用貸款,額度最高達500萬元,用於解決科技型企業無抵押物、融資難的問題。杜偉說,今年內將設立高新支行,以重點服務高新區科創型企業。

隨着大橋通車,珠海這座城市和郵儲銀行將面臨更多機遇。“對我們來說,首先要堅持‘一體兩翼’總體規劃,‘一體’是明確一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兩翼’即同時拓展公司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杜偉透露,到今年年底,該行打算再放出8個億貸款支持珠海地方經濟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