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下圖可知,兩組受試者在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液中CEC均大幅減少,顯示血管壁受損的情況已獲得了顯着改善。綜合上述試驗結果可知,不論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或高風險患者,長期以靈芝多糖肽輔助治療,對於已經粥樣硬化的血管壁,還是能發揮保護作用的,而降低自由基對血管壁的氧化損傷,則是靈芝多糖肽保護血管壁的機制之一。

文/吳亭瑤

核心提示

如果動脈硬化已到了有點糟的地步,甚或已經出現心臟不適的症狀,這時纔開始喫靈芝,還有幫助嗎?根據印尼Brawijaya大學醫學院及其附設醫院以“34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和“37名心絞痛高風險患者”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臨牀觀察可知,什麼時候開始喫靈芝都不會晚。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說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也稱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最主要的原因,靈芝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也已獲得許多科學印證。只是如果動脈硬化的程度已到了有點糟的地步,甚或已經出現心臟不適的症狀,這時纔開始喫靈芝,還有幫助嗎?

印尼Brawijaya大學醫學院及其附設醫院Saiful Anwar General Hospital發表在2018年9/10月號《Indian Heart Journal》(印度心臟期刊)的臨牀觀察報告,也許值得你我參考。

參與實驗的受試者&靈芝製劑

這個在醫院進行的小規模臨牀觀察共有兩組受試者,一組是34名穩定型心絞痛的確診患者,一組是37名心絞痛的高風險患者。

前者已經有心肌缺血癥狀,只會在心臟負擔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纔會誘發心絞痛,但休息或用藥後症狀很快就會消失。後者則是經專業的評估工具(Framingham Risk Score)預測在未來十年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爲最高等級─超過20%。

也就是說,這些受試者都有相當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其動脈硬化造成血管管徑狹窄,已經影響心臟(心肌)的血流供應。

研究者在不改變原有生活和用藥的條件下,給這兩組受試者每天食用750mg靈芝多糖肽製劑,連續3個月。

所謂的靈芝多糖肽,其實就是一般所說的靈芝多糖。由於靈芝多糖都會夾帶少量蛋白成分(肽),因此“靈芝多糖肽”似乎更能充分反應其實際的化學組成。但不管名稱如何,其實指的都是靈芝水提物中那些以多糖爲主體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活性成分。

連喫靈芝多糖肽3個月,血管處境大不同

試驗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血液裏與氧化損傷、血管壁(與血流直接接觸的那一層血管組織)損傷相關的指標,與試驗前相比,均有顯著改善:

1.氧化傷害產物MDA減少

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是細胞膜受到自由基氧化傷害後的產物,其本身也是一種自由基,會進一步對其他細胞造成氧化傷害。因此血液中MDA濃度降低,表示血管壁受到的氧化損傷比較輕,能傷害血管壁的自由基也比較少。

從下圖可知,兩組受試者在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液中的MDA濃度都顯著降低了。

2.抗氧化酶SOD增加

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是體內主要的抗氧化酶,能中和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因此當它的含量愈多,自由基搞破壞的機會就愈少。

從下圖可知,兩組受試者在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液中的SOD濃度都升高了,尤其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增加得更爲明顯。由此可知,抗氧化酶的增加,應是靈芝多糖肽降低自由基氧化損傷的手段之一。

3.從血管壁脫落的內皮細胞(CEC)變少

血管壁是由內皮細胞所組成。內皮細胞具有維護血管壁平整、維持血管彈性、調節血壓的功能,可說是血管健康的守門員,而自由基對內皮細胞的損傷,則是推動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惡化的關鍵步驟。

受損的內皮細胞會從血管壁上脫落進入血液循環,這些落難的內皮細胞即被稱爲CEC(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循環內皮細胞)。因此當血液中的CEC愈多,表示血管壁受損、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愈嚴重。

從下圖可知,兩組受試者在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液中CEC均大幅減少,顯示血管壁受損的情況已獲得了顯着改善。

4.修復血管壁所需的內皮前驅細胞(EPC)變少

源自骨髓的EPC(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內皮前驅細胞)能進一步分化爲成熟的內皮細胞,可支援血管壁上內皮細胞的汰舊換新,也可分泌特殊的蛋白質修復受損的血管壁。

EPC在血液中的數量會根據身體狀況而有所變動:當血管壁受損愈嚴重,從骨髓進入血液循環的EPC會跟着變多;當修復受損的需求減少了,其在血液中的數量自然就會減少了。

從下圖可知,兩組受試者在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液中EPC均大幅降低。由於代表血管壁受損的CEC也減少了,因此有可能是喫了3個月的靈芝多糖肽之後,血管壁受損的狀況已減輕到不需要那麼多的EPC。

5.血壓略降

比較試驗前後的血壓變化,發現不論收縮壓或舒張壓,兩組受試者都有略微下降的趨勢。高血壓(超過140/90 mmHg)是損傷血管壁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子,長期食用靈芝對於維持良好的血壓顯然有正面的意義。

試驗期間沒有新的心肌缺血癥出現

綜合上述試驗結果可知,不論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或高風險患者,長期以靈芝多糖肽輔助治療,對於已經粥樣硬化的血管壁,還是能發揮保護作用的,而降低自由基對血管壁的氧化損傷,則是靈芝多糖肽保護血管壁的機制之一。

當血管壁受到的傷害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惡化就會減緩,冠狀動脈變窄的速度也會變慢,出現堵塞的機會也會降得更低,對於心肌的血流供應也會比較穩定,因心肌突然缺血導致的心絞痛也就比較不易發生。

如此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理論上行得通,但落實在實際上呢?從3個月的試驗期間,所有受試者都沒有出現新的心肌缺血癥狀來看,靈芝多糖肽的保護作用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而好的開始,已是成功的一半。

【資料來源】Sargowo D, et al. The role of polysaccharide peptide of Ganodermalucidum as a potent antioxidant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in high risk and stable angina patients. Indian Heart J. 2018 Sep-Oct;70(5):608-614.

【關於作者/吳亭瑤】

自1999年開始報道靈芝的第一手消息持續至今,著有《靈芝,妙不可言》(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本文經作者獨家授權刊登,所有權歸仙芝樓所有 ★未經仙芝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仙芝樓 ★違反上述聲明者,仙芝樓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