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思思媽媽聊天,聊到思思最近的學習境況。

思思媽媽開玩笑說:“昨天思思一個同學的家長髮了孩子的跳舞視頻,今天上午另一個同學的家長髮了孩子練的硬筆書法貼,嚇得我趕緊把思思背古詩的視頻發了上去,好像班上的每個小孩子都忙着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好奇地問道:“他們都不玩的嗎,才這麼點大的小孩。”

思思媽媽說:“我倒是希望小孩子可以多玩一點,畢竟正是愛玩的年級。可是又有家長說,這個年紀正好是學習積累的時候,搞得我也不知道怎麼選。”

我突然想起來小時候湯湯上過的腦能早教課。

那時候,上課的老師每天帶着小朋友做各種遊戲,湯湯每天都笑得合不攏嘴。我懷疑的問老師:“腦能課不是應該教孩子知識,開發腦能嗎?”

老師說:“0到6歲是孩子最愛玩的年紀,這個時候的孩子,教育主要以玩耍爲主,按照年紀發展,循序漸進,寓教於樂,遊戲中帶着他認識和開發自己。”

兒童的天性就是玩耍,在玩耍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在玩樂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開發身上特有的潛能,開始真正的思考。

這根本不會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更不會比小小年紀就一口流利英語的孩子差很多。不會玩纔是最可怕的事,因爲不會玩的孩子很難優秀。

就像作家龍應臺說的:“孩子不會玩,就是缺點。”蔡志忠的童年快樂

一箇中午,四歲的小男孩拿着一支筆悄悄的溜進了父親的書房,趁着父親還沒回來,在雪白的牆上畫着自己的塗鴉作品。

他完全顧不上爸爸回來會責罵,而是天馬行空的,在牆上畫下一個又一個圖案。

那個本應該回來後,看到髒兮兮的牆無比生氣的父親,沒想到早就回來默默的站在門口,看着裏面那個興致勃勃的小男孩。

他沒有呵斥,更沒有阻止,而是安靜地看着他畫出的東西,然後做了一個決定。

父親買來一個小黑板,告訴小男孩以後要是想畫畫,可以畫在這上面。

從此,這塊小黑板就成爲了小男孩抒發自我的小世界。山川湖海,人流不息,都在他筆下如水走過。

這就是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的童年經歷。

美國斯坦福大學做過測試,實驗說明:在玩耍的過程中,兒童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然後反覆不停的玩,這個過程會鍛鍊身體上的一些技能,比如說拿筆和運動。還會學着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畫畫怎麼纔會比較好看?玩具爲什麼不能動了?怎麼玩這個遊戲更公平?

思考的過程開始建立。

所以,在玩耍中隱藏着巨大的學問,詩人席慕蓉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沒有摸過樹,沒踩過幹而脆的樹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爲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只有他們在玩耍後,纔會真正有意識的認識到事物。”玩耍帶來的創造力

在很大程度上,成功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是遠大的卓見,善於抓住身邊的任何一個機會。

第二就是創造力,有的人有無數的靈感,有的人永遠也無法感知。

童年時候的玩耍,會在孩子的心裏埋下無限的想象和可能性,大大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敢想、敢做、敢探索。

物理學家霍金就是一個從小懂得玩的孩子。

小時候的霍金會看着湖水思考裏面的生物,玩遊戲時想各種不同通關方法,回家的道路也可以玩出十一條來,他甚至還會思考宇宙的問題。

這樣的霍金,在長大以後思維活躍,提出無數匪夷所思的假想。那些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卻被他一件件的驗證。

玩耍不僅給霍金帶來了快樂,還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賦予他探索和創造的能力,擁有別人無法企及的大腦。

馬雲提出一個觀點:“會玩的孩子,未來贏得幾率更大,贏在無可替代的創造力。”

會玩,是一種能力,非常的重要。不會玩,纔是缺點

生物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基因類似的老鼠分成了三組。

第一組放在普通的環境,普通的設施,進行正常的餵養。

第二組放在光線充足,衆多玩具,環境優美的地方進行精心的餵養.

第三組放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實驗證明三組不同環境下的老鼠,成長狀態也是不同的。

成長好的,就是在衆多玩具中的老鼠,它們每天都會和同伴玩耍,在滾輪中奔跑。

實驗結果是那些保持心情愉悅,且每天都在玩耍的老鼠,不僅在身體技能上更好,大腦發育也更好,更加聰明。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會提高自我,在社交上也是如魚得水。玩耍可以教會他們調節情緒,學會和夥伴配合。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開始考量朋友的想法,辨別周圍人的情緒,還在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耐性。所以玩耍不僅開拓了思維,在情緒以及社交能力上也很好的爲孩子們上了一課。

爸爸媽媽不要一看到孩子們天天在玩,就擔心得不得了,生怕他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你不知道的時候他已經悄悄在成長。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不用過分的去矯枉,會玩的孩子纔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魯迅在《風箏》中這樣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不用害怕孩子們愛玩,與子女同樂也是一種很棒的選擇。

我是CC醬,兒子湯湯剛剛高一,女兒圓圓即將上初中。爲了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從他們出生起,我就在努力學習育兒知識。

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孩子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經驗,期待和大家交流育兒經驗,讓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