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觀秦觀的這首詞,雖然也是寫世外桃源,但是卻沒有陶淵明筆下那種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自得情懷,反而是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的迷惘與悲哀,而這恰恰是封建社會多數文人的共同命運。緊接着兩句“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它的意思是說,可惜我被現實世界中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樣的世外桃源居住下去。

翻開中國的古代詩歌史,你會發現它也是文人的貶謫史。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文人遭遇貶謫的現象十分普遍。於是,這些貶謫文人便將自己仕途的不幸,轉化爲詩歌創作的動力,把詩歌創作看成是生命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而由於文人自身性格上的差異,他們被貶後精神世界的構造也不盡相同。簡單的可以概括爲消極避世、積極用世兩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點絳脣·桃源》,便屬於其中消極避世的一種。它出自於被尊爲婉約派一代詞宗的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手。秦觀,字少遊,一生仕途坎坷,名列“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新黨章惇被起用爲相,開始大肆打擊元祐時舊黨的在朝之臣,蘇軾、黃庭堅等皆遭貶謫。

秦觀也未能倖免,由國史院編修貶爲杭州通判,途中再貶監處州酒稅,後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一連串仕途上巨大的打擊,使得秦觀陷入到了一種蒙受壓抑而無可奈何的深深悲哀之中。這首詞《點絳脣·桃源》,便是秦觀被貶郴州途中無奈寫下的一首詞。詞中所反映出的迷惘與悲哀,千百年裏引起了不少失意之士的共鳴。

《點絳脣·桃源》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詞的開篇兩句“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近似,都是將人們帶到了一個優美的理想中的世界。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酒醉後蕩着小船,任它自在漂流直到花草深處。我們說秦觀人在醉鄉,且是信流而行。因此這幅畫面,似是世外桃源,又似是一個美夢。

緊接着兩句“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它的意思是說,可惜我被現實世界中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樣的世外桃源居住下去。從這兩句的意思來看,秦觀固然對現實不滿,對世外桃源有着嚮往,但是它卻不能擺脫名利的枷鎖。於是情緒上便顯得低落抑鬱。“塵緣”,本爲佛教名詞,指污染人心、使生嗜慾的根源。這裏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類。

過片兩句“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則是秦觀對世外桃源中景色的描繪。即這裏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餘暉裏。無疑秦觀在這裏,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銷魂的黃昏景象。“千里”、“茫茫”給人一種天涯之感。“斜陽暮”,又給人一種處境淒涼之感。可見這裏秦觀對自己前途的迷惘。按理說這兩句的欲歸之意已經很明顯了,但秦觀卻在下文又出人意外地轉折出欲歸不得之意。

最後“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意思是說,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陣陣晚風吹來,落花如雨,我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由此可見,秦觀此時的心境,是一種在仕途和歸隱中的彷徨。倘若將這首詞看作是一個美夢的話,那麼它則曲折地反映出了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秦觀,在夢破後無路可走的深深悲哀。

綜觀秦觀的這首詞,雖然也是寫世外桃源,但是卻沒有陶淵明筆下那種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自得情懷,反而是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的迷惘與悲哀,而這恰恰是封建社會多數文人的共同命運。因此,秦觀被貶郴州,無奈寫下的這首詞,引起了不少失意之士的共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