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央視曾播放過一個公益廣告,有一個女孩不斷在舞蹈,從鄉村小路走上世界大舞臺,廣告的最後是那句經典的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所謂心就是你的理想、信念,亦或是你的人生態度,而舞臺可以指你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也可以指你所能取得的成就。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有點心靈雞湯,但它其實是有一定心理學依據的。

  1930年德國心理學家霍普首次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抱負水平,也可以稱作爲志向水平或者志願水平。

  它指的是,一種想要達到某個目標或者要把自己工作做到某種程度的心理需求水平。

  如果說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決定這個目標方向的話,那麼抱負水平就決定了這個目標的水平高低。

  

  

  2

  我們每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內心都會預先估計所能達到的成就目標。

  比如每個月初部門都會有一個月度計劃,分攤到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目標。

  不管是爲了證明你的個人能力,還是爲了保住這份工作亦或是拿到更多的獎金,你都會拼命努力想要完成業績目標,完成了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沒完成自然就會有挫折感。

  每個人都有抱負水平,但抱負水平的高低是不一樣的:

  

  抱負水平程度低的人,一般會逃避那些難度大挑戰大的任務,傾向於選擇那些簡單的、容易完成的工作。

  而抱負水平程度高的人往往敢於給自己設定高目標,並且具有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3

  那麼,什麼因素影響一個人的抱負水平呢?總結起來有四點:

  首先就是你的個人成就需要。你越想成功,那你的抱負水平就越高,你得過且過,那你的抱負水平就會比較低。

  比如說你只想過那種簡簡單單的生活,那你可能就是找份普通的工作,足以謀生就好。

  也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因爲你覺得差不多就好,不想累着自己;

  相反如果你的目標是做第二個馬雲,你可能就會參考各類成功人士的經驗,不斷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在自制力方面也會有意識的去控制。

  當然這樣的你最終所達成的事業成就在很大概率上就會比前一種要高,但是幸福感受度如何那就因人而異了。

  除此之外,你過去的失敗經驗也會影響到你的抱負水平。

  如果你過去做什麼事都不順,那你對自己成功的期待就會很小,總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會碰釘子;相反如果你從小到大都一帆風順,那你對自己的期待自然就會很高,這點我們之前分析過自負的人就是如此。

  影響抱負水平的第三個因素就是個體的心理成熟度

  心理不成熟的人他的抱負水平相對而言就會比較低,因爲他做事可能三分鐘熱度,一旦遇到點問題可能就會轉移目標。

  最後一個影響因素就是主觀概率,次數越多概率越大。比如跳高,試跳三次的指標就可以定得比只能試跳一次的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