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金策略】4月前瞻||積極可爲,聚焦兩條配置主線(李立峯/丁瀟))

策略李立峯與行業配置筆記

主要觀點

一、海外:美聯儲鴿派基調佔據主流,全球風險偏好維持高位;3月歐元大跌使得美元指數上行,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表現“波瀾不驚”

剛剛過去的3月,全球權益類資產價格漲多跌少,風險偏好延續高位。在當天結束貨幣政策例會後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不變,並暗示今年年內不再加息。此外,美聯儲還宣佈計劃在9月份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3月聯儲會議決議導致美國3個月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急劇下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更是跌至2017年以來最低點。收益率曲線倒掛被隱含着“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歐美經濟數據的走弱,使得美國降息預期抬升。2020年底前美聯儲加息無望至少降息一次機率卻高達40%。另外,英國央行3月28日公佈利率決議,宣佈維持利率水平和購債規模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匯率方面,由於歐元弱勢依舊推升美元指數上行,3月份美元指數、歐元兌美元、人民幣兌美元表現分別爲1.06%、-2.15%、-0.29%;大宗商品方面,看點主要在原油價格,3月份ICE布油價格漲幅1.87%,主要由於OPEC以及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正積極推進減產行動,這令原油多頭信心大受鼓舞。同時美國也在加強對委內瑞拉以及伊朗的經濟制裁,這令原油供應面持續收緊。

二、中美貿易磋商“一波三折”,最終或以“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而告一段落

根據官媒報道,3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八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討論了協議有關文本,並取得新的進展。與之對應的,美方最新表態亦表示:(第八輪中美經貿高級別措施)這次談判富有“建設性”。根據商務部透露信息,劉鶴副總理將於4月初應邀訪美,在華盛頓舉行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從目前中美代表團的陸續表述上看,中美貿易磋商事態朝着偏積極的一面在發展。中方增加購買美國優質農產品(5.990,?0.17,?2.92%)和能源也有利於滿足人民提升消費水準的需求,美方也在對輿論進行更多積極的引導,這樣的形勢發展對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有利。相較於2018年,2019年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有利於中美雙方經濟的增長,一定程度上能提振市場對風險資產的偏好。

三、國內經濟節後生產線復工,3月PMI數據超預期使得經濟實現軟着陸可能性大增

3月中採製造業PMI回升至50.5,較上月提高1.3個百分點。受季節性影響,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均有不同程度回升。生產指數超季節性回升,顯示節後企業復工意願較強。3月生產指數回升3.2點至52.7,爲過去6個月高點,環比漲幅亦高於往年3月均值水平;高頻數據中,六大電廠發電耗煤、汽車半鋼胎同比改善,強於去年12月,均顯示節後生產回暖,企業復工意願較強。3月採購指數和原材料庫存同步回升,顯示企業生產意願增強,加大原料採購。內需3月份PMI數據的大幅超預期,一掃“市場對經濟擔憂”陰霾,較大緩解了市場對國內經濟斷崖式擔憂的預期,與此同時數據表明國內經濟4月份將步入階段性的開工季,國內經濟實現軟軟着陸可能性大增。

四、減稅降費是大方向,其中“增值稅下調”是主要措施之一,屬於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紅利

貫徹“紅利政策早出臺早受益”的原則,即將自4月1日起實施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在去年全年爲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稅率從10%降至9%,同時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些舉措直擊當前實體經濟的痛點和難點,彰顯公平和效率。在近期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預計減稅降費規模爲2萬億元,其中減稅佔七成左右。減稅的份額裏頭又以增值稅的降低爲主體。

增值稅重大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減輕企業負擔,尤其是降低了製造業企業的稅負,另邊際上提升消費者消費意願。政策紅利的釋放,有助於提振市場風險偏好。

五、MSCI事件漸行漸近,預計“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方向上不變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的擴大,外資持續流入A股的方向並未發生變化。根據MSCI宣佈的計劃,將大幅提升A股在其全球指數中的權重,分三階段將納入因子由5%增加至20%:①作爲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把指數中現有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創業板大盤A股;②作爲2019年8月季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把指數中所有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③作爲2019年11月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把指數中所有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

從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規模來看,今年前三個月分別月度淨流入規模達606.88、603.92、43.56億元,考慮到當前人民幣匯率較爲穩定,國內經濟季節性回暖,且存在“MSCI事件”等因素,預計“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方向上不變。

六、4月A股投資策略:在央行未收緊貨幣之前,仍積極可爲

展望4月份A股市場,我們判斷當前諸多因素仍有利於A股行情的進一步向上的展開,市場處於積極可爲的階段。主要基於以下5點因素的考慮:1)全球流動性仍處於寬鬆狀態,美聯儲調整了自2015年以來的“收緊”貨幣政策,從而給予了新興市場喘息的機會;2)中美貿易階段性緩和可期;3)國內經濟雖有所企穩,但基礎並不牢固,國內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均延續偏積極的態勢,短期內看不到“收流動性”的必要性(4月下旬需觀察);4)自去年11月監管層調整了再融資市場政策,修訂了兩項關鍵規則,表明監管思路有所轉變;5)A股估值自2440點底部起來已有了35%-45%的修復,但A股當前3090點所對應的估值水平與歷史中樞比仍不算高,仍具有修復空間;另外,滬深兩市融資餘額9114億元,兩融業務仍處在一個相對可控的槓桿水平。與此同時,隨着A股中樞的不斷上移,市場的波動也相應的與之加大。

行業(個股)配置上,考慮到4月(尤其是4月下旬)是A股上市公司季報業績披露的密集期,投資者將配置的重點放在精選績優子板塊上,市場將由普漲到分化,4月份我們判斷消費與成長將成爲配置兩條主線,具體到行業,我們推薦“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醫藥生物”;受“豬瘟”事件驅動的“生豬養殖”;對沖經濟下行的“設備”類板塊,如“電氣設備、通信”等。另外主題投資上,我們主推“新能源、創投、軍工、西部大開發、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等。

風險因素:海外黑天鵝事件事件(政治風險、主權評級下調等)、政策監管(金融去槓桿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