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并没有留恋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像这一类型的人才是能够做到无私境界的人。而除了钱学森之外,在坚决回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范畴上,也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施一公。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国家建设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但是人才并不是很好求的,尤其是一部分顶尖人才,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清朝时期被进行了多年的闭关政策,该落后的都落后了,该脱轨的都脱了。但统治者当中还是有一些比较明事理的,知道有些东西必须要到国外才能学到,所以,就派了一部分人到国外留学。

这部分到国外留学的人身负重任,因为他们学有所成之日,就是报效祖国之日,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外国的条件那么好,无论吃喝玩乐都包了,谁还想回来?而且外国那是想尽办法留住人才,一些抵挡不住诱惑的人就这样放弃回国,宁愿留在国外发展。当然,这并无不妥,毕竟选择是人决定的。

但在这部分当中,依旧有一部分人是怀抱一颗爱国之心的,他们日夜思念足够,渴求能够为足够谋一番大事,只要国家开口,他们就马上回去。钱学森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在留洋运动中,钱学森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外国人也出动了非常多的政策留住他,但依旧没能阻挡他报效祖国的步伐。

而除了钱学森之外,在坚决回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范畴上,也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施一公。作为在数学学科上拥有天赋异禀之能的他,完全可以在国外享受悠哉的生活,无需回国捡起当时的科研烂摊子,但是他并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重新开始。他知道国家需要他,因此必然会义无反顾。

回国以后的施一公,在各方面都要从零做起,而且资源,技术,资金肯定没有在国外的好。据说,当年,施一公在国外搞科研的时候,身边一大堆助手,而且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再加上还有自己的专属科研基地,要什么有什么,简直不要太丰厚。但是回到国内之后,各方面都有待完善,但他依旧不怕苦,不怕累,最终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此人才,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他们有能力,而且也有一颗爱国之心,任何时候都会把国家的建设放在第1位,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在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并没有留恋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像这一类型的人才是能够做到无私境界的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利益面前,他们都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值得敬佩!

要是换了很多人,可能他们都做不到,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自己只是普通人做不到像这些名人那样至高无上。但其实,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他们都是中国的一分子,他们报效国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只要有决心,不怕做不到。而那些坚决到国外去发展,并且转国籍,看不起中国发展的人,他们才不值得我们去关注,确切一点说,他们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根基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