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9日上午8时,斯大林在列宁格勒大理石厅会见文艺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斯大林一开口就提到了一篇名叫《猴子奇遇记》的小说,他认为这篇小说“不能令人信服”,刊登该小说的杂志《星》是享誉苏联的好杂志,怎么就给“拙劣作品”提供发表机会了呢?此言一出,令小说作者左琴科十分难堪。其实左琴科受到的批评远不止这一次。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苏联高层政治一向复杂而微妙,激烈时甚至草木皆兵,一点点捕风捉影的东西,都会成为打击政治对手的把柄。在此之前,左琴科还写了一部名为《列宁与哨兵》的小说,当这部小说刚刚被发表时,他就意识到自己恐怕犯下了一个大错。原来,左琴科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形象,这个角色人品低劣,粗暴蛮横,不知分寸,在小说中,“列宁像训斥小孩子一样训斥他”。有人闲着无聊,造谣左琴科实际上是在映射已故的苏联伟大革命家捷尔任斯基,左琴科大惊,匆忙将其从“山羊胡”改成了“小胡子”,这下更糟,有人将小说带到斯大林面前,造谣说左琴科是在嘲讽斯大林。

过去的恩恩怨怨让这位作家和最高领导人彼此关系搞得十分僵,而当1946年《猴子奇遇记》发表后,左琴科更是提心吊胆,大惊失色。他认为,这是最高领导人记恨他,找了个机会同他算旧账。果然,仅仅在5天后,时任列宁格勒州一把手的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就宣布将左琴科和另外一位经历类似的女作家同时开除州作协,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处分而已,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场十分可怕的政治博弈,苏联高层几位实权派大人物斗得你死我活,结局也是十分惨烈的。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莫斯科成为俄罗斯首都已经有一个世纪了,但圣彼得堡在俄国国内依旧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1712年,伟大的彼得大帝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一手缔造了这个“通往欧洲的窗口”。即便是在列宁格勒战役获胜后,相当多的苏联人民认为引导他们战胜敌人的并非是共产主义精神,而是“俄罗斯精神”。总而言之,虽然苏联的首都在莫斯科,但列宁格勒仍然是当时苏联另外一个重要的核心。

1934年12月1日,斯大林亲密的革命战友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遇刺身亡,日丹诺夫成为该州一把手。值得一提的是,日丹诺夫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拥有一定的军事才华,列宁格勒战役期间,他为守卫这座城市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丹诺夫在经济上也有相当的才干,他曾于1922年担任特维尔省执行委员会主席,带领民众恢复当地经济和生产秩序,成效斐然。另外,日丹诺夫还长期领导政治教育工作,在当时的苏联高层,他是比较难得的“全才”。值得一提的是,日丹诺夫的政治手段极强,在知人善任这一点上或许不比斯大林差多少,这一点我们过会再提。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二战结束后,列宁格勒市民心中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再次被唤醒,他们认为,正是这股精神领导他们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军。在自豪感极度膨胀的情况下,该市领导做了一件非常“作死”的事情:在未经斯大林批准的情况下,他们自作主张地将列宁格勒市区里的一些地标性建筑,重新恢复了旧俄国时期的名称。如将革命牺牲纪念广场改回马尔索沃教场等,共有20多初街道和广场改回原名。

斯大林一生都在致力于维护苏联的统一与团结,他时刻关注着列宁格勒的一举一动。按理说,就算多借给列宁格勒市领导几个胆子,恐怕他也不敢自作主张玩这一出,显然,这件事背后的推手不是别人,正是日丹诺夫。其实,日丹诺夫表面上与领导亲密无间,察言观色,唯命是从,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恰逢当时列宁格勒民众不满于跟在莫斯科身后当小跟班,纷纷要求恢复这座城市光荣的历史地位。日丹诺夫顺水推舟,表面上是顺应民意,实则为了塑造自己的权威,巩固权力和地位。历史上,日丹诺夫想要另立中心是确凿的,他曾致力于将俄罗斯部长会议从莫斯科转移到列宁格勒,甚至还想建立以他为领导的俄罗斯共产党,甚至还选好了“接班人”。斯大林最怕“第二个中心”出现,然而,他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向日丹诺夫下手,一来是后者政治手段高明,没有露出破绽;二来是当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以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为代表的“机关派”。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日丹诺夫想要在后斯大林时代一枝独秀,权势愈发膨胀、“接班人”呼声越来越高的马林科夫是个巨大的威胁。除此之外,贝利亚掌握着国家机器,手段残忍毒辣,也不得不防。虽然日丹诺夫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比贝利亚等人要小很多,但在二战刚结束那会儿,他备受斯大林信任,是实打实的苏联二号人物。日丹诺夫跟随斯大林多年,深知这位领袖的性格与作风,一切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也因此深得斯大林喜爱。我们来举个例子: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曾回忆道,日丹诺夫特别喜欢他的小说《祖国炊烟》,还曾让报刊杂志写赞扬这篇小说的文章。然而,斯大林恰好相反,西蒙诺夫赶快找到日丹诺夫,希望他能点拨一下,教自己如何改正,让领袖不讨厌。谁知日丹诺夫二话不说,当场把《祖国炊烟》批了个狗血喷头,在场之人都十分尴尬。

二战结束后,日丹诺夫就主动发起攻势。他先是借助二号人物的影响力,将自己的心腹库兹涅佐夫拉进权力核心,让他监管国家安全机构,实际上是在制约贝利亚和内务部;同时,日丹诺夫飞速提拔沃兹涅先斯基,此人是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很有见解,能力相当强,因此也得到了斯大林的肯定。随后,日丹诺夫和他的亲信们抓住马林科夫工作上的纰漏大做文章,巧合的是,斯大林正好对马林科夫等人权势的膨胀感到担忧,顺水推舟地将马林科夫等人降职。在最初阶段,日丹诺夫可谓是大获全胜。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日丹诺夫善于审时度势,能进能退,政治素养相当高。然而盛极必衰,昔日被他各个击破的对手们有联起手来发起反扑。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猴子奇遇记》一事,正是他的政治敌人们的报复手段。其实,《猴子奇遇记》本身就是给儿童看的童话故事,内容十分荒诞滑稽,果然,斯大林对这样的小说刊登在如此重要的刊物上大为光火,说:“他没见过战争,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社会不能按照左琴科的意愿改变,而他应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如不肯改变就让他滚蛋!”

斯大林的愤怒令日丹诺夫十分紧张,他认为领导话中有话,立马在1946年8月14日召开了批评大会。不过,他还是有意识地包庇了两位作家,这两位作家仅仅是被开除出作协,没有遭受任何牢狱之灾,甚至连面包票都照发不误。屋漏偏逢连夜雨,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日丹诺夫又跟苏联著名科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闹不和,大骂对方是“伪学者”。此言一出,举国哗然。要知道,李森科可是斯大林宠爱的科学家,斯大林将他赞誉为“苏联科学家的旗帜”。日丹诺夫大吃一惊,赶紧让儿子公开向李森科道歉。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日丹诺夫的压力倍增,加上在贝利亚的努力下,马林科夫又重返权力核心,这让日丹诺夫更是胆战心惊。贝利亚还整天安排人手给日丹诺夫打电话,报忧不报喜,最终将对方搞得心脏病发作,不得不住院疗养。1948年8月31日,日丹诺夫积劳成疾,于莫斯科病逝。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死充满了阴谋论,心电图室主任利季娅·季马舒克确认心肌梗死,但最终死因被写为“肝硬化和高血压所引起的功能性紊乱”,暗示他生活不检,酗酒过度身亡。

日丹诺夫死后,他的势力遭到清算,库兹涅佐夫立刻被捕,沃兹涅先斯基被撤销一切职务。这样明显的行动令斯大林都表示怀疑,赫鲁晓夫曾回忆道:“在这个时期,斯大林曾不止一次询问贝利亚,‘在我们决定如何处置沃兹涅先斯基之前,不让他工作是不是一种浪费?沃兹涅先斯基是一位真正的金融方面的奇才,我们是否应当让他负责领导国家银行?’”

此人是苏联二把手,倒台后遭残酷清算,连斯大林都看不下去

显然,虽然马林科夫和贝利亚表面敷衍,但早已决议彻底铲除后患。1948年11月11日,列宁格勒举办了一次商品批发交易会,值得一提的是,这场交易会分明是马林科夫批准的,但该活动却在次年2月15日被定性为“反党活动”。随后,贝利亚大展身手,该州市中层以上的干部大多受到牵连,至此,日丹诺夫集团彻底崩塌,马林科夫与贝利亚面前再无对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