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党组织的三架马车,曾相约看谁能活下来,结果他第一个倒下了

(电影《建军大业》)

如果是平时,让汪寿华去找一下杜月笙可能没有什么关系,但在这种极为复杂和敏感的时刻,去还是不去,就很费思量了。汪寿华年纪轻,虽然很能干,但不免年少气盛,有时容易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他平时与杜月笙接触最多,杜月笙待他又很客气,他便觉得问题不大,但赵世炎不这么认为,在赵世炎看来,杜月笙终究是一个流氓头子,而“流氓是反复无常的,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此极力劝汪寿华不要冒险。

与赵世炎的主张相反,多数人都同意汪寿华去。汪寿华自己也表示,为了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即便有危险,他也宁愿为党牺牲。

总工会负责人之一李伯之见状,主动提出愿意陪汪寿华一同前往。最后赵世炎只好说:“好吧,去也好,但不要两个人都进去。”

按照赵世炎的安排,汪寿华先进杜月笙的公馆,李伯之在外面望风。汪寿华走进公馆后,李伯之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始终不见汪寿华出来,他马上就意识到:出事了!

上海党组织的三架马车,曾相约看谁能活下来,结果他第一个倒下了

(电影《建军大业》)

赵世炎说得没错,杜月笙身为场面上混的人,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和倾向,他之所以与国共接近,本就是在做着一份投机生意。

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后,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陈群、总司令部特务处长杨虎等人均和杜月笙有密切往来,陈群还领着他去见了蒋介石和白崇禧。蒋、白深知杜月笙在上海滩所能起到的作用,对他很是青睐,曾专门设宴招待他和黄金荣、张啸林等“闻人”。

杜月笙虽然不能参加蒋、白在上海召集的秘密会议,但当他从陈群那里了解到蒋介石正在做反共“清党”的准备后,就迅速把赌注押在了蒋介石这一边。在此基础上,陈群、杨虎正式发出通知,要他动员上海流氓参加反共。

要调动上海流氓,光杜月笙一个人还不行,必须黄金荣、张啸林也点头参与。杜月笙首先劝说张啸林,张啸林表示同意后,又去说服黄金荣。

黄金荣开始拿不定主意,因为他看到有很多人拥护共产党提出的口号和主张,怕国民党对付不了共产党,所以要杜月笙别急着下注,先看看双方谁胜谁负再说。

上海党组织的三架马车,曾相约看谁能活下来,结果他第一个倒下了

(电影《建军大业》)

杜月笙则认为,国共双方虽然尚未能决出最后的胜负,但从共产党的宗旨来看,如果共产党胜利了,决不会对他们这些人有好处。他们的下场,只会是和国民党同归于尽,与其这样,不如全力与国民党合作反共,使国民党获胜,如此他们将来在政治上才有地位,也才有前途可言。

杜月笙的这番话打动了黄金荣,这位当时上海最大的流氓头目终于决定参加反共。

汪寿华进入杜月笙的公馆后,据说杜月笙本人还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想要放他走,但手下的徒弟不答应。这些徒弟将汪寿华从杜月笙的客厅中绑走,打昏后装入麻袋,残忍地活埋了。

汪寿华和罗亦农、赵世炎向来被称为上海党组织的三架马车。他们每天碰头,互通情报,决定应做的事,上海的很多工作事实上都是由三个人共同决定的。

就在准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有一次他们在一起闲谈时还无意中说到,起义要想取得成功,三个人不会完全平安无事,就是看起义过后谁能活下来,谁先牺牲了。未料一语成谶,汪寿华不幸成为了第一个牺牲者。

上海党组织的三架马车,曾相约看谁能活下来,结果他第一个倒下了

(电影《建军大业》)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建军大业》)

实体书《建军大业》已出版上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