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反覆說過:“紫氣東來”、“東富西貴”。這是對城市蓬勃發展的經驗之說、亦是科學或多或少提示和闡發的客觀規律。

  她要求我們尊重客觀事實和社會經濟規律去佈局、護局和收拾有問題的殘局,以維護和追求公正恰當社會治理目標,有效提高本區域人民福祉。

  南京大城東事實上正應了這句古話……

  2

  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城中、城北、河西、江北等區域熱火朝天、蒸蒸日上。

  而本世紀以來,大城東卻沉寂已久,微瀾漣漪,令人沮喪,大南京上上下下各層各階久盼絲絲光亮。

  許多老南京和已住久的“客卿”均反躬自問:紫氣何時東來這十朝故都?

  3

  春花秋月,春天開了秋天又謝了,秦淮月圓了又缺,只留殘紅和月的幻影,隨了一江流水。

  令我們獨依憑欄、瀟瀟雨歇、抬望眼,吟哦起南唐詞帝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彷彿穿越時空阻隔,在問鐘山腳下的現代南京人:

  意欲何爲?爲何有此作爲?

  4

  我們應對壯闊大南京東部版圖界限瞭然於心,使我們有戰略發展定力和持續工作足夠信心。

  可以看出,南京城市東部地區主要包括東部綜合分區和東南綜合分區兩個規劃地域,空間範圍爲:主城以東、長江以南(含八卦洲),南至寧杭高速,東至市域邊界的地域。

  根據地理空間不妨細細解讀,綜合劃定城東地區的研究範圍:北至長江,西至二橋連接線,西南至寧杭高速,東至市域行政邊界,土地總面積約750k㎡,界線全長253.78km,涉及江寧區、棲霞區、秦淮區、玄武區、高淳、溧水等六大行政區。

  5

  要喫飯,有米了;

  要發展,有地了;

  要強大,亦具備強大物質基礎和方方面面條件了。

  自然條件是天賦的社會經濟客觀基礎,所有的成功,我們確信半是天定,半是人爲……

  所謂天意難測而不可違;事在人爲方可鴻圖大展……

  古越有冶城留傳;三國孫權吳宮有花草埋幽徑;魏晉有王謝故居成勝蹟;唐宗有一泓清溪和一座半山園砥留連;明代皇城更不遑讓後期北京故宮,明清規制依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古老的金陵;僅清代江寧府制,城東更是皇親望族生息之地,中山門內外一派江南美景秀廬園林;而到了民國更是達官顯貴爭相造墅別苑之所和文化的“春秋”年代。

  日出東方,放眼望去,一派丘陵羅列、河湖密織,江河入海、風雲際會,用與衆不同,人文傳奇的江南美地或稱“南直隸”之譽,到如今也並不爲過。

  傳奇色彩的故事,爭論不休的歷史話題引人入勝而喋喋稱奇,造就大南京這一中國東南的不朽江南沃土模樣,骨架和氣韻……

  致使天堂般蘇州、杭州的富庶也難以撼動大南京的歷史地位和現實生活的魅力……

  6

  唐代大詩人高適曾寫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頗有人生自信的絕版詩句,或許亦道出了南京及天下心儀南京人們的心聲,也恰與我們內心對南京城東遼闊廣袤大地的希望之情相契相合。

  似乎孫權、周瑜的東吳,朱元璋、劉基的大明朝,清代曾國藩和洪秀全、民國的孫中山和蔣介石等浪花淘盡的英雄,成爲歷史的標誌人物,令我們感嘆和仰望,激發了一顆顆蘊集待發的英雄心,才子情和在歷史天空飄蕩的美人淚滴……

  我們堅信紫氣東來、繁花似錦、令全世界豔羨稱奇的城東理想實現當爲期不遠,至少我們立足於所依憑蘇皖“江南省”大地時,會毫不動搖地確信了今天或將來一段時間辛勤努力的實際價值……

  王發祥

  供職南京政府機關三十多年,南京仲裁委連續五屆仲裁員,二十多年仲裁閱歷。業內資深人士,城建房產界老筆桿,經濟法專業背景,愛好古典文學,藝術,擅長書畫,音樂,歷史評論。文章涉獵文史,政府經濟管制,商貿流通,市場研究等,廣爲閱讀並流傳。

  

  王老師說南京之韋麥新語① 大城東,桃花源

  【王老師評論】南京中小學“入學難”問題顯著 整治已是箭在弦上!

  南京須快建一批中小學校——王老師評學校佈局之二

  南京中小學設置須疏密均衡 ——王老師評學校佈局之三

  【王老師評論】長風破浪會有時 ——寄語2018年房地產變局和順治

  【王老師評論】展望中的房地產市場調控預期如何接地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