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我们一般只用特定穴,不讲经络。

但是,运用经络医学专家王居易教授的“经络医学理论”指导儿推,却也取得突出的疗效,尤其是外感咳嗽,现将经验总结以下:

秋冬之季,咳嗽在儿科常见,尤以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所致居多,肺为娇脏,外感导致肺气不宣,进而引发咳嗽,剧烈咳嗽更会严重影响生活。运用经络理论指导治疗咳嗽,能清晰地辨清疾病的病机,做到有的放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症状虽然在肺,但是病机在脾胃。

小儿咳嗽多为外感所致,表现为咳嗽有痰,鼻塞流涕。风寒外感,可见清涕白痰,无汗薄白舌苔;风热外感,可见黄稠痰涕,有汗咽痛,口渴。所以根据症状,可以判断是肺系疾病。

但是每一个生病的小孩,都伴有饮食积滞,郁生内热,有的人称做胃肠型感冒。胃内积热上传于肺,又感受外邪,引发咳嗽,即所谓“寒包火”。

如果追踪,往往发现此前患儿往往饮食偏多,产生积食,也有人叫积食咳嗽。

运用经络诊察可以明确病患所在,咳嗽一症以肺经异常最为突出。具体多在手太阴经尺泽穴下见较大结块,一般结块较软(成人一般较硬);孔最穴上下出现滞涩感;大便干者还可见大肠经曲池穴下段结块或紧张度增高;阳明胃经上巨虚穴段亦可见异常。结合以上检查,可辨清本病标在肺经,本在胃肠。

第二:推经为主,表里双解

辨清病经标本,便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小儿虽脏腑娇嫩,但以推拿经脉调其虚实却可随拨随应。经过临床验证,以轻柔和缓的手法推理经气瘀结的手太阴经,尤其在异常突出的尺泽结块处重点点揉可以很快使肺经气机畅快,肺气得宣,是治疗咳嗽的关键。

但要使疗效稳固还要对阳明经进行疏通调理,化解胃肠积滞以治其根本,巩固疗效。如伴便秘的患儿,阳明经治疗之余还需增加揉腹手法。热盛体格较壮者配大椎揲出紫痧。在经络推拿同时配合揉肺经、清天河水、逆运八卦等传统儿科推拿手法。表现属风寒者,还可配合掐揉二扇门,艾灸大椎、肺俞穴。

第三:治疗为辅,重在调养。

患儿饮食多积滞,喜食生冷,所以家长在咳嗽期间注意调护,养脾胃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忌养脾无常。即养脾不是某个季节的事情,而是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去做。2、二忌冷。要养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饮料,特别是冰饮料,不管是凉的饮料还是瓜果,都不能吃,过凉伤脾。3、三忌甜。我们提倡甜健脾,但过甜则伤脾,甜要有个度。4、四忌多、杂,吃太撑、太杂了容易伤脾、胃。

标在肺经,本在肠胃。经络诊查有助于认清咳嗽病机,所以选取太阴阳明合穴之处疗效尤为明显;经络推拿用于风寒、风热、痰郁、食积属于对症处理,能使疗效迅速稳固。

虽然小儿推拿不讲经络,但是若能结合大家经验,说不定也能走出一条小儿推拿的阳关大道,造福四方。

吴老师:三字经流派手法,山东喜宝儿推第一讲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