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本文章时,请务必标明转载自【日医介护之窗

如果家中有老人患有认知症,想必您经常要面对老人的种种“状况”。

相信大家都是有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有的时候也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在介护之窗以往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为您介绍了“徘徊”“被盗妄想”“异食” 等多种认知症症状的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要为您介绍另一个认知症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那就是“收集癖”

谈一谈收集癖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引发收集癖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何谓收集癖

所谓收集癖,是认知症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之一,是指认知症老人非常执着于收集某些特定的物品,比如纸巾、毛巾、小石子、空罐子等等。

老人收集什么物品、为何收集,这些都因人而异。

有的人可能收集自己关心的、或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人会收集自己认为是重要的、或是不可或缺的物品,理由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介护方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找到老人收集行为背后的理由并寻求最佳的应对方法。

从收集癖症状

推断原因

在周围人看来,大家往往会觉得,为什么有人要收集这些东西?然而,有收集癖的认知症老人却会在收集这些东西上显现出乐此不疲态度。

虽然这是一件让我们很难理解的事情,但是其中自有老人坚持的理由。

只有找到理由,我们才能应对有方,让我们先来通过几个具体例子,看看老人到底为什么坚持收集某些特定的物品。

事例1

老人总是见到纸巾,就自己收起来。不仅衣服兜里有,就连抽屉、衣柜等等凡是能藏东西的地方,也都塞满了纸巾。

<推断的原因>

以防不时之需、化解不安情绪

老人收集纸巾的原因,可能是担心会把水洒在桌子上,如果准备好纸巾,即便是弄洒了 ,也可以马上擦拭干净;

也可能是不知道厕所在哪,担心失禁,提前做好善后的准备;

还可能就是觉得身上不带着纸巾,自己就会感觉不踏实,所以想尽可能多带一些,给自己安心感。

事例2

老人喜欢收集一次性筷子,还有一次性塑料勺子和叉子等餐具。

<推断的原因>

→扔了可惜、留着备用

老人有可能觉得,还没用过的东西扔了可惜,留下来说不一定哪天就能用上,所以才会将这类物品收集并保存起来。

事例3

老人在散步时,每次都要捡白色的小石子回来。然后将捡回的石子放进花盆里,直到石子越积越多,完全遮住了花盆里的土。

<推断的原因>

→对小石子本身有强烈的兴趣

小石子、空罐子等这些小东西,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老人依旧非常执着地收集时,可能单纯就是对这些东西有强烈的兴趣或喜好。

事例4

老人把家里放在浴室、厕所、厨房等处的毛巾都收集过来,放在自己的房间并叠放整齐。

<推断的原因>

→老人喜欢收拾、整洁

可能在老人看来,是在收拾房间,保持家中整洁。将某个特定物品集中在一处,会让老人获得“把东西收拾干净了”的成就感。

所以,这种行为往往会重复不断地出现。

其他的原因

除了上面介绍的事例之外,还有各种其他的理由让老人出现收集癖。

比如,不记得自己有这个东西,所以看到了就想占为己有;

或者自己的某个心愿或目标无法达成,就将收集作为一种补偿行为来满足自己等情况。

所谓补偿行为是指,当本来的欲求无法实现时,通过改变欲求的内容并将其实现,而让自己得到满足的行为。

比如,因为孤独而感到不安的老人,通过收集很多的毛绒玩具来排解自己的孤独感,让自己有安心感等,像这样将自身无法实现的欲求内容,替换为大量收集某种物品,从而获得满足感。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想必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都理解了要想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应对,首先弄清楚老人收集物品的原因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会感到措手不及难于应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才好呢?

症状显现时的护理

・不制止、不否定

不要对老人收集的行为或收集的物品表现出否定态度,是能够正确应对这种情况的前提。

如果上去就说这不对那不对,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反而会招来老人的反感,有可能将行为升级到言语粗鲁、情绪亢奋等其他有攻击性的症状表现,造成认知症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理解老人的行为

对老人来说,收集的物品是生活的必需品、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物品,所以老人才会去收集。

学会尊重老人,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并理解老人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帮助老人获得收集后的满足感,减轻老人的不安情绪

帮助老人把收集来的物品整理好,让收集的成果一目了然。

老人看到之前零散摆放在家中各个位置物品集中到一起,知道数量已经足够了,也就自然不会再去想收集的事情了。

此外,注意保证家中纸巾、厕纸、毛巾等备品充足,从而减少老人的担心和压力,也是减轻症状的一种方法。

・处理和回收时要谨慎

只要老人没有收集污物或危险物品或随便将他人物品据为己有,就没有必要强行处理或收回物品。

如果未经老人的同意擅自处置,事后当老人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时,可能就会引发被盗妄想或被害妄想的发生,反而会进一步让老人对收集的行为或物品的执念加深。

如果老人收集的是变质的食物、污物等需要妥善处理的物品,并且难以得到老人的许可时,通过转移老人的注意力到其他事物上,一点一点地去处理,处理时要注意观察老人的神色变化。

并且,还要注意要准备好新的物品去代替处理掉的物品。

→分析理由时的要点

・老人在收集时的表情如何

・如何使用收集来的物品

・什么时间和什么情况下老人会收集物品

结合以上要点观察老人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老人的收集物品的原因,以及通过收集获得怎样的满足感等信息。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就能够尽量避免出现强行制止、训斥、随意处理等不妥的应对方式。

症状还未显现时的护理

・放慢语速,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和老人沟通交流。

・聆听老人的话语,对老人表示关注。

向老人传达周围人对他(她)的关爱。

・用心整理物品,让老人知道什么东西都摆放在哪里。

・避免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失败感(比如失禁等)。

就像有的老人,可能只是为了打发寂寞,才开始收集的行为。由此可见,呵护老人的心灵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的接触交流中,尊重老人,聆听他们的话语,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重视,获取充分的安心感,可能也就不会出现收集物品的症状了。

另外有些老人基于以往的挫败和伤及自尊心的经历,从而开始收集纸巾、毛巾等物品,如果我们减少老人的失败体验,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症状的出现。

今天的内容是否对您有所帮助呢?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今天的文章有一些收获。

老人大量收集某种物品,绝对不是无意义地收集毫无用处的物品。

对老人来说,是在收集“生活必需的、属于自己的,同时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物品”,理解老人并尊重老人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之谈,欢迎留言分享,为大家提供更多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