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天還沒亮,牧民桑德格提着奶桶來到自家駝圈旁,準備給家裏的25峯母駝擠奶。“烏蘭音格!烏蘭音格!”這峯名叫“烏蘭音格”的紅毛駱駝脾氣有些暴躁,每次擠奶桑德格都要不停地喊它的名字。“25峯全擠完得兩小時,雖然辛苦些,但賣駝奶掙得多,按現在的價,今年增收十幾萬不成問題!”桑德格笑呵呵地說。

45歲的桑德格是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沙布日臺嘎查的牧民,家裏養了120峯駱駝,過去收入來源主要是賣駝絨和駝肉,今年春天,他響應當地政府發展駝奶產業的號召,開始擠駝奶。

“一峯母駝每天能擠2斤奶,一年至少增收6000元,比賣駝絨和駝肉划算多了。”桑德格說。

↑擠奶工正操作機械擠駝奶。

2014年,內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阿拉善右旗,成爲內蒙古第一家駝奶製品研發和駝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公司以20元/斤的價格從牧民手裏收購駝奶,其中政府補貼5元/斤。“過去牧民賣駝絨,一峯駱駝一年產絨最多賣幾百元,現在賣駝奶一年至少能掙六七千元。”公司總經理冉啓偉說。

距桑德格家260公里遠的曼德拉蘇木,謝海兵的駱駝養殖合作社已經實現機械化擠奶。4年前,32歲的謝海兵辭職返鄉,經過兩年考察,成立了阿拉善右旗旭輝駱駝養殖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共14戶牧民以170峯駱駝入股,一峯駱駝每年可分紅2000元。合作社與內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賣駝奶爲主,目前駱駝數量370多峯,每日可擠駝奶100多斤。

“現在的消費者普遍追求高品質,駝奶營養豐富,蛋白質、鈣鐵等含量要比牛奶高,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我們在全國有600多個專賣店,銷售液態奶、駝乳粉、駝奶片等產品。”冉啓偉說。

駝產業不僅鼓了牧民的腰包,還拯救了一度瀕危消亡的雙峯駝。阿拉善是全國雙峯駝主產地,1982年駱駝存欄數量達25萬峯,作爲“沙漠之舟”的駱駝,伴隨了一代又一代牧民走過荒沙歲月。20世紀90年代末,駱駝逐漸被現代交通工具取代,加上養駝效益低,使得駱駝數量驟減,2003年全盟駱駝存欄數量僅5萬多峯。

近幾年,隨着駝產業發展,駱駝的經濟價值逐漸凸顯,駝肉和駝奶價格水漲船高,牧民養駝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目前阿拉善駱駝存欄數量達到12萬峯,佔全國駱駝總數的三分之一。

↑阿拉善當地牧民在馴駝。

在內蒙古駱駝研究院,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圍繞雙峯駝的生物特性和產品深加工進行研究,目前已經開發了駝奶、駝肉罐頭、有機精品駝肉、駝血多肽、駝皮阿膠、駝峯化妝品、駝胎盤保健品等系列駝產品。

“這幾年駱駝的價值不斷被挖掘和發現,如果說過去駱駝是‘沙漠之舟’,那麼現在它已經華麗轉身,變成名副其實的‘沙漠黃金’。”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所長周俊文說。

據瞭解,阿拉善下一步將重點通過培育養殖百峯駱駝家庭生態牧場、養駝合作社及奶源生產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打造駱駝產業科技園區,提高養駝業經濟效益,造福更多的牧民。

來源:新華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