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部分A股公司易主 地方國資平臺“掃貨”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近日,易事特、潤達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易主爲國資公司。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8月份以來,有31家上市公司發佈控股權擬變更公告,地方國資平臺成爲收購主力。

分析人士認爲,2019年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加速落地期。國有資本通過接手部分上市公司,有助於紓解資金緊張、股權質押風險等難題,保障上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對國資本身來說,也有利於提升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水平、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方國資平臺成收購主力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8月份以來,有31家上市公司發佈控股權擬變更公告,地方國資平臺成爲收購主力。

例如,易事特股權轉讓近日更換買家,但兩個買家均是國資背景。易事特9月2日公告,公司於9月1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東方集團、實際控制人何思模的通知,其與華髮集團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之終止協議》,終止此次股權轉讓。同日,易事特發佈公告,東方集團、何思模與恆健控股簽署《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結合部分要約方式,由恆健控股持有不低於34.9%公司股權比例,成爲公司控股股東。

潤達醫療9月2日公告,公司7名股東與杭州市下城國投簽署協議,將佔總股本20.02%的股份以15.02億元轉讓給下城國投。轉讓完成後下城國投將合計持有公司27%投票權,潤達醫療實控人將變更爲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政府。

從收購的價格來看,多家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的價格較公司公告前最新市價存在20%以上的溢價。以潤達醫療爲例,公司協議交易價格爲12.95元/股,相較於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前一日的收盤價10.22元/股來說溢價26.71%。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表示,收購方選擇溢價接盤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格定價機制。由於溢價本身是相對於協議簽署當日而言的,協議簽署日距離實際交割日之間存在一定時間間隔,20%的溢價是屬於對未來股票價格看漲的一種預估。事實上,控股權溢價多少,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通過研究雙方控制權交易的有關數據,並結合被評估股權的具體情況來綜合確定。我國控股權溢價水平約在15%-30%之間,國有資本接盤上市公司可以在這一區間內,根據控股程度、公司規模、公司業績等因素對被評估股權進行控股權溢價的相應調整。

  改善流動性狀況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公司易主多數因短期經營壓力增加、控股股東或大股東股權高比例質押等,導致公司流動性緊張、股價大幅下跌。

易事特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後,東方集團取得交易對價將主要用於歸還股權質押融資款項,以降低股權質押比例,解除東方集團股權質押風險。同時,紓解上市公司因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較高帶來的融資壓力,提升上市公司風險防控能力,有利於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7月10日,東方集團共持有公司股份1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5.85%。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的數量爲10億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76.91%,佔公司總股本的42.95%;東方集團、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被質押的數量爲11.64億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77.88%,佔公司總股本的50%。

另外,公司上半年業績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公司近日公佈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36億元,同比下降45.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69億元,同比下降26.02%。

潤達醫療則是控股股東和大股東等均存在高比例股權質押風險。截至8月19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朱文怡及其一致行動人劉輝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59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7.51%,累計合計質押股份數量爲1.32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2.78%,佔兩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82.78%。另外,公告還披露,8月16日,朱文怡將其持有的公司669.6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國金證券,期限至2020年2月15日。該等股份朱文怡曾於2016年8月19日質押給國金證券過。

潤達醫療表示,本次轉讓實施完成後,朱文怡和劉輝的股票質押率將大幅降低,同時公司整體質押率亦大幅下降,有效解除市場對公司質押率及流動性風險的擔憂。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近兩年,由於金融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及大股東股權高比例質押,部分企業資金鍊比較緊張。而國企的資金雄厚,很多公司引入國企股東,可以緩解資金鍊緊張的局面。

張立超表示,最近上市公司易主國資,主要是受國企改革的大環境影響。一方面國有資本通過接手上市公司,有助於紓解上市公司資金緊張、股東股權質押風險等難題,切實保障上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國有資本接盤上市公司本身也是一種互惠共贏的市場選擇行爲,有助於在更大範圍發揮雙方包括技術、人力、市場等在內的協同效益。

趨勢將延續

針對控股權擬轉讓對公司的影響,多數公司表示,引入國資將助力公司降低融資成本,保證公司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發佈控制權擬變更公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大多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如潤達醫療公告次日股價上漲近6%。

張立超表示,國有資本的進入一般會導致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較大幅度上漲,股價上漲說明市場對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的看好,其背後邏輯是國有股東具有經營規模大、技術實力強、員工素質高、資本實力雄厚等多方面優勢,國有股東進入上市公司能使公司治理結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更加完善,控股權更加穩定。因此,國資接盤上市公司對企業本身來說是長期向好。

楊德龍表示,更換實際控制人之後,對公司的經營應儘量平穩過渡。如果新的大股東對公司經營有更多的支持,對上市公司發展還是有利的。因此,關鍵需要看大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方面能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

針對上市公司控制權易主爲國資趨勢是否會延續的問題,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爲,答案是肯定的。併購重組是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重要渠道。另外,從國資改革和資本運營效率提高的角度來看,國資通過這一形式實現間接上市,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張立超認爲,2019年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加速落地期。事實上,國企混改目標在於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活力、有競爭力、有創新力的治理結構體系。當前,國有資本接盤標的普遍面臨資金緊張、股權質押出現危機等困境,排除長期業績不佳或者沒有核心業務的“空殼公司”。上市公司易主爲國資後,對上市公司來說有利於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深化資本合作關係,爲公司帶來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對國資本身來說也有利於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