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上影演員劇團嗎?”站在武康路395號大門外,劇團團長佟瑞欣正擦拭着全新的門牌,好似不捨得上面蒙一點灰。

武康路,上影演員劇團的門牌

徐易飛 攝

附近的居民、路過的行人,總有人三三兩兩打量着、好奇着,卻又帶着幾分不敢相信,畢竟這塊門牌十五年沒在這裏見過了。佟瑞欣給一位老奶奶介紹說,“我們以前在這兒,現在又快了,就這幾天要回來了。”

本月29日,上影演員劇團將重新遷回武康路舊址。

日前,晚報提前獨家探訪,走進這幢見證過上海電影輝煌過往的白色小樓。

△獨家探營上影演員劇團武康路“新址”

徐易飛 攝製

一草一木皆是情

擦拭完銅牌,佟瑞欣領着記者邁過鐵門,他蹲下身子,指着地上的清水磚介紹說,“你看,這是我們‘演員劇團’,我們1953年成立,2018年我們又重新回來。”方磚上,工農兵的人形圖案下刻有“上影演員劇團”六字,再有一行“1953——2018”的小字,磚塊四周已經包好了銅條,在陽光下泛着光。

地上的方磚 孫佳音 攝

“你看這是陳沖、梁波羅,這是郭凱敏、張瑜,這是龔雪;這是楊在葆、達式常、向梅,這是黃宗英、秦怡,這裏是王丹鳳……”

佟瑞欣又興奮地指認着一塊塊帶着手印的地磚,上面留下的是一代代上影人對這個劇團的祝福和愛。

有着向梅手印和簽名的方磚 孫佳音 攝

有着梁波羅手印和簽名的方磚 徐易飛 攝

看到“王丹鳳”的時候,佟瑞欣有點哽咽,“本來我跟丹鳳老師說好,要一起回來的。她早早便答應我們,要一道揭牌,要回來曬太陽,可惜她沒能趕上。不過,她留下了這個手印。”

王丹鳳生前很想回劇團和老朋友們聊天曬太陽

輕輕拭去地磚上的落葉,佟瑞欣說:“我覺得不能忘掉這些前輩。我想,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回來,就是因爲有這些前輩留下過那些優秀的作品,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過上影人的奮鬥。”

“演員劇團不能散”

走過窄窄的迴廊,一左轉,便是一個開闊的小院,擺着遮陽傘和桌椅,“現在搬回來了,也有了自己的院子,這地方好方便老藝術家常回來坐坐,喝喝茶,聊聊天。”

再往前三五步,就能看到院子深處小竹林裏那尊雕像了,笑意盈盈的“張瑞芳”老師比起兩週前剛剛搬來時也更顯得精神了,“這個水泥墩,也沒有做特別花哨的處理,就稍微塗了一個顏色。在我們心裏,張瑞芳老師就是親切的、質樸的。”

院子裏,張瑞芳大姐的銅像

孫佳音 攝

佟瑞欣告訴晚報記者,在這個小院首先塑起張瑞芳的銅像,一方面是因爲她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劇團的第一任團長,正是在她的任內劇團遷址武康路,並在這裏一待21年,留下過無數經典的作品;另一方面後來劇團有了困難,甚至中國電影也曾經歷過漫長的低潮,“瑞芳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什麼呢?她說無論中國電影碰到多少困難,我們上影演員劇團都不能散。集團領導也好,包括我在內的幾屆團長,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要保護好這個劇團。”

張瑞芳的心願是劇團不能散

孫佳音 攝

摩挲着銅像,佟瑞欣說:“今天我們回來了,瑞芳老師要是活着,正好一百歲,我們很想告訴她這個好消息,我們不會散的。”

只買了六個新沙發

穿過底層一間還未完全佈置好的小會客室,佟瑞欣停下腳步幫忙副團長劉磊,兩個大男人一起鋪着鏤空的沙發枕巾,“整幢房子,也就只有這六個布藝沙發是我們新買的,其他傢俱都沒花錢。”

佟瑞欣在爲沙發鋪枕巾

孫佳音 攝

環顧四周,一樓的會議室和其他公共空間,有的懸掛着一張張電影表演藝術家的個人黑白特寫照片,有的陳列着一幅幅彩色的經典電影海報,花費不多,卻充滿着敬意和溫馨。

牆面上懸掛着老藝術家的特寫照片

徐易飛 攝

“你看這裏,這是毛主席接見白楊、上官雲珠、王丹鳳和徐玉蘭,這是周總理和秦怡老師,這是周總理和瑞芳老師。”

走到真正的“入口處”,佟瑞欣指認着牆壁上放大後稍許有些模糊的舊照片,一個個辨着老前輩和老領導,“這是陳毅,這是賀龍,你看,他們都把最主要的位置讓給藝術家了。”

合影牆斜對面,掛着一牆充滿年代感的電影海報,《南征北戰》《紅日》《廬山戀》《51號兵站》《女理髮師》《渡江偵察記》《李雙雙》……還有劇團最新的大合影。

牆上的電影海報和字畫

孫佳音 徐易飛 攝

“我們一直在努力”

拾級而上,參觀過小小的健身房、明亮的化妝室和實用的攝影棚,佟瑞欣“不好意思”地帶記者來到二樓最開闊的會客廳。

呀,這與三個月前收回房子時候,二層被隔成不同小間的辦公樓,似乎已全然變了模樣。

7月,牛犇回到劇團

開心地豎起了大拇指

孫佳音 攝

“這次裝修,最大的工程,就是我們把客廳重新打通了。”見記者驚訝,佟瑞欣解釋說,“我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上影演員劇團。那個時候,我們就在這裏開會,那時候劇團人多,最多的時候開會能來一百多人,但就算坐到陽臺上,團長講話我也能聽到。”

帶着對往昔歲月的懷念,也帶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演員劇團像佈置一個家一樣佈置起這個會客廳。

“這些椅子、沙發、小冰箱、留聲機,都是一個老影迷‘暫存’在這裏的。其實是他對我們、對上海電影、對中國電影有感情,於是把他收藏多年的老傢俱要獻給劇團,我不好意思要,但又覺得放在這裏特別合適。這樣這裏就真的像一個家了。”

會客廳裏的傢俱

都是影迷“暫存”於此的

徐易飛 攝

會客廳對面還有一間大屋子,裏面有滿滿一牆的手印。

藝術家們的手印 徐易飛 攝

手印對面是一個壁爐。壁爐上方懸掛着“星光熠熠,藝脈延綿”八個大字,或許這是對這個“家”最美好的祝福。

壁爐架上,擱着一整組照片,逐一看去是劇團從第一任到第九任的團長,“張望、金焰、白楊、鐵牛、張瑞芳、向梅……”

劇團裏掛着歷任團長的照片

孫佳音 攝

點數着前輩的照片,佟瑞欣又哽咽了,“今天我們終於回家了。也算是告慰所有的老藝術家,就想告訴他們,我們一直在努力。”

上影演員劇團的老藝術家們

昔日合影

相關鏈接

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員劇團正式成立,團址南京西路銅仁路,後遷至武定路1498號。

而後的65年裏又經歷七次遷址,1954年的瑞金一路150號,1963年的天馬廠,1964年的永福路52號,1974年的大木橋路41號,“文革”期間的漕溪北路595號,直到1982年遷至武康路395號。

老藝術家們的留言

在武康路的這幢白色小樓,留下了白楊、孫道臨、張瑞芳、秦怡、王丹鳳等表演藝術家的歡聲笑語,留下過牛犇、向梅、達式常、梁波羅、張瑜、趙靜、王景春等一代代上影人的美好記憶。

上影演員劇團的老藝術家們

昔日合影

2003年劇團搬至虹橋路1376號上海廣播大廈,2018年10月29日,上影演員劇團將正式遷回至武康路395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