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系”、“藍染”,相信不少玩家都對 VisvimKapitalPorter Classic等品牌如數家珍。

儘管與目前最被工業化廣泛使用的化學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的上色、固色效果確實難以把握。

但那種自然脫俗、層次鮮明的魅力色調,正是仍令無數挑剔的潮流分子紛紛折服的原因。

本來一抹抹靜謐、優雅的“阿波藍”已足夠吸引,加上那變化萬千的花色紋樣更是將這門傳統天然染布工藝發揮到了極致。

畢竟以往已經有對藍染及單品推薦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今天就來深扒一下關於藍染背後的古法染布工藝之一 —— 型染(KATAZOME)

“東方之美”

目前作爲藍染主要原料之一的「蓼藍」盛產於亞洲地區,最早是在約 7 世紀從我國南部流傳到日本德島縣(北魏《齊民要術·種藍》一書中有記載了從藍草中提取藍靛的方法)。

在日本明治時代,外國人前往這島國造訪,卻被街上一片藍染的景象所震撼,及後便把這們藍染技術稱作「Japan Blue」

憑藉着在布匹上的固色相對持久,而且還具備抗菌防蟲、防紫外線等功能表現,天然藍染在戰國時代就已經風靡一時,尤其常見於武士服的襯衣。

隨着江戶時代的世風建設,以及棉布的產量大增,阿波地區的吉野川流域成爲日本最大的藍染產地。

而阿波藍便逐漸滲入和服、家居用品等大宗商品中,作爲慣用的設計點綴之一。因此日本藍染也會被冠以“阿波藍”之名。

所以大家要找純正阿波藍的單品,或者想學習傳統藍染工藝,德島的藍染工坊絕對是不能錯過景點。

藍染所呈現的效果,會因染液本身色調、染液存放日數、木灰使用和染色工藝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如呈現漸層藍的絞染工藝、以毛筆上蠟繪製圖案再入染序的蠟染等都能呈現出不同的藍染圖案式樣,體現出傳統染色工藝美學的獨到之處。

其中今天要介紹的型染,全稱爲型糊藍染,與我國的灰纈相仿,整個工序基本是圍繞藍染色調、防染糊劑和耐水和紙三大要素開展。

與其它藍染工藝一樣,型染的工藝步驟同樣繁複,大致包括了圖案設計、雕刻型版、張網刷漆、調製糊劑、置版刮糊、建藍浸染、晾洗除糊等多項工序,這種細緻入微的生產流程就意味着必須要進行專業化、細分化的分工。

由於這種方便圖案設計、經澀柿汁特製的耐水型和紙纖維強韌,足以支撐重覆使用所需要的耐用度,所以染師可以更加方便地用同一型版在布面上按順序排列刮糊,將連續性印花圖案逐一呈現,是傾向於高效系統化操作的藍染工藝。

型染雖然對技藝的要求很高,但還是要比逐針實現的縫扎藍染更符合高效的生產需求。而且型染的圖案版式可以重覆使用,通過各式雕花版組合而成的圖案式樣變化豐富多樣。

延續“阿波藍”之魂

當藍染工藝在日本德島處於全盛時期之時,那裏有多達過千位染師,但後期因化學染料帶來的衝擊,以及傳統工藝匠人的青黃不接,發展到現在僅剩下 5 位而已。目前還秉持着使用古法藍染的染師,普遍是家族事業,或是曾誠心拜師學藝。

BUAISOU的創始人正是後者。

雖然 BUAISOU 僅成立了短短几年,但在品牌正式面世前,初期的渡口健太楮覺郎兩位成員就已經因前往德島學習藍染技藝的課程上相識,對傳統工藝的熱忱讓他們一拍即合,從 2012 年開始便攜手在德島進行藍染的相關工作。

直到認識在東京讀完大學回到德島的三浦佑也,還有其學弟結城研的加入,才促成 BUAISOU 的多元化發展。

這四名年輕小夥從種植藍草、漂洗、染布到產品設計、縫紉都是自己一手包辦,將淳樸的手工之美悉數呈現給品牌受衆。

在氣候炎熱的夏季中他們先對藍草進行採收、分開枝葉並靜置乾燥,之後還需採用「地獄建」的傳統技法:將木灰、麥麩和石灰混合,經過四、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發酵。

而且因日本本土氣候的關係,每年藍草就只能收成一次,可見 Sukumo 染料製作的各種成本不菲,天然藍染製品的貴絕不僅是由品牌溢價造成。

尤其是藍染產品設計和研發,由於在品質、上色等方面比化學染料具有更多的不穩定性。即時花式版型無誤,試染後仍然會產生與預期有出入的未知變化,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效果修正。

就這樣,在新鮮與傳統工藝的碰撞,爲藍染文化創造出別樣火花。從服飾、包袋、bandana、手繩到鞋帶,甚至劍玉、木凳等製品也成爲 BUAISOU 四子揮灑藍染熱血的畫板。

其實把不是紡織品的物料注入藍染工藝,切切實實打破了大家對藍染的刻板印象,起初甚至有人質疑他們做的根本不算藍染。只是在他們看來,藍染可以更貼近大家的生活,至於載體無須拘泥。

隨着名聲不斷壯大,如 New Balance這類知名品牌也開始前來合作,用藍染工藝重新詮釋 NB 家的經典鞋款 M1400。

就連 Kanye West 都特意前來德島拜訪 BUAISOU 的工坊。

除了推出自家產品之外,BUAISOU 也接受客制訂單,因此不少玩家會特意把自己想做成藍染效果的單品託付給 BUAISOU,打造出別緻的藍血定製。

畢竟全世界都有藍染文化和技術,但人們若無法瞭解傳統藍染製作的精細分工,自然也無法認識化學與天然手工藍染的差異。因此 BUAISOU 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行展覽和藍染課程,近年更在紐約成立了工作室。

他們希望儘可能地將種植、染色到製作成品等一系列的藍染過程推廣開來,讓傳統工藝得以延續之餘,也有助於大家理解藍染產品的價值,其承載的不只是商業利益,還有難能可貴的實用性與手藝精神。

而除了 BUAISO 之外,型染也在 KATA KATA 家的個性彩染之下大放異彩。創始人松永武高井知繪也是熱愛 KATAZOME 及傳統布匹工藝的新生代,但就以更富有現代化的風格佇立於東京惠比壽之中。

夫婦二人一直鑽研染布工藝,尤其擅長將傳統技術融入到當代的美學設計中,它家產品所用的布料印有他們親手設計的圖案,每一款式樣都是獨一無二。

與我國傳統的漏板彩印技術相仿,KATA KATA 家的型染也是用紙製模劃分上色區域,刷上防染劑後再反覆染色疊色,染好後再將紙模往下一部分移動,直到勾勒出整個設計式樣爲止。

雖然他們秉承日本傳統工藝的技法,可設計的圖案式樣卻與統一的和風調性相去甚遠。

像鯨魚、浣熊、狸貓和老虎等動物和各種大自然元素都是他們的創作靈感,比起藍染的恬靜內斂,KATA KATA 的設計倒是充滿了趣味性,個性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不妨留意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