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529 字 29 圖

預計閱讀時間: 12 分鐘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對於傳武來說,“殺人技”的美譽也是如此。

千百年來,它是傳武的招牌,引無數人學習。

同時,它也是一個套在傳武脖子上的枷鎖,讓傳武無法被使用。

傳武四部曲之末章——比賽篇

作爲一個傳武(傳統武術)練習者,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是什麼感覺?

當你的拳頭一次次被現代搏擊選手笑嘻嘻的躲過的時候,

當你的體能嚴重透支而對方卻像沒事一樣的時候,

當對方每一拳都能擊中你,讓你難以忍受的時候,

當你歷經十年苦練,自信滿滿的上臺,卻成了猴戲的主角,看到擂臺下的觀衆對你哈哈大笑,說你笨的就像個沙袋的時候,

你是否會感到絕望?

你對傳統武術虔誠的信仰還在不在?

1

人人皆知,傳武沒落了。

傳武之所以沒落,原因之一,在於無用武之地。

以前練武爲了生計,後來沒生計了,就爲了保命,再後來也不需要用它保命了,想要吸引人學習,只剩下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了。

而現在,被格鬥狂人打的狼狽不堪的傳武,就連強身健體和修身養性那點吸引力都快沒了,練傳武就會被人當成騙子指指點點,如何修身養性?

傳武和現代搏擊境遇的不同,原因之二,在於一個字——錢。

爲什麼現代搏擊能興起?

因爲人們願意掏錢看比賽,所以可以靠舉辦比賽賺錢。

拳手不僅可以靠打比賽賺錢,還有機會揚名立萬,所以願意以打拳爲職業。

有人願意看拳,就有人願意學拳,有人願意消費,如此就帶動了培訓和周邊產業的發展。

傳武則沒有實戰比賽。

Why?

一方面,傳武本質上是殺人技,難以上臺比試;

另一方面,傳武採用門派進行傳承,如果自己的拳手輸了會對本門的威名造成不良影響,而傳武沒有別的經濟來源,只能靠學員付費維持生計,打不過人家,誰還會學?

所以,即便有實戰練習,也都是閉門切磋,點到爲止,很少有到擂臺上進行公開比試的。

千百年來,一貫如此。

國內資深搏擊愛好者神兵將此總結爲中國搏擊缺乏擂臺文化,只有天橋賣藝文化。

在以前,這樣的閉門修煉可以保持神祕感,提升吸引力。

但現在,在格鬥狂人的挑戰下,這種神祕感沒了,傳武還能吸引人來學習嗎?

因爲沒有用武之地,又沒有錢途,大家學習傳武只能當成興趣,投入必然不足。

不要求嚴格練不出來,要求嚴格太苦又沒人願學,練傳武的已經越來越少了,最近甚至有八卦掌老師傅願意管喫管住倒貼錢,只爲尋找繼承人。

面對現代搏擊的崛起,留給傳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再不變革,傳武真的就要消亡了。

而想要振興傳武,目前能看到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像現代搏擊那樣,進行實戰化比賽。

2

傳武的明天,只能靠比賽

(1)傳武實戰必須要有自己的比賽。

傳統武術要想打出名氣,打響牌子,與現代搏擊比肩齊眉,分庭抗禮,必須有高質量的比賽展示實力,顯示出自己的特點和水平。

這種比賽必須是真實的,權威的,吸引人的,讓不懂武術的人都能看出其水平的。

有了比賽,學習者就有了用武之地,門派也能保持自己的吸引力,保住自己的生源,也能盤活整個行業。

(2)傳武的比賽必須有不同的規則。

“競爭意識會損害競爭力”,這是羅振宇貼在他們公司牆上的一句話,爲的是提醒大家:競爭意識會讓你模仿對手的優勢,而忘記了你自己的優勢。

事實上,目前有着完善比賽規則的搏擊類型已經非常多了,拳擊、散打、泰拳、自由搏擊、摔跤、柔道、巴西柔術、綜合格鬥等等都各有特色。爲了進入奧運會,跆拳道甚至對自己進行了大幅度刪減來與其他搏擊比賽相區別。

人們並不需要一個類似的比賽再出現,因此傳武如果要進行實戰比賽,其規則必須和已有的現代搏擊類型不同,而且能有多大差異,就要有多大差異,能夠顛覆三觀更好,否則就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以上兩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都很難。即便拋棄各門派的眼前利益,傳武還是很難上擂臺。

因爲,傳武本是殺人技,從來就不是爲體育運動服務的。

在技術層面上,傳武和現代搏擊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不可量化和難以證僞,而這恰恰是衡量後者比賽勝負的根本所在。

3

既是殺人技,何不殺他個痛快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殺人技”也是如此。

千百年來,它是傳武的招牌,吸引着無數人學習,同時,它也是一個套在傳武脖子上的枷鎖,讓我們無法使用。

如何解決殺人技無法比賽的問題呢?

其實並不難,既然“殺人”不能避免,我們爲何不在“殺人”上做文章?

因爲傳武的本質是殺人技,所以傳武想要用比賽展示實戰的精髓和魅力,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殺人比賽”。

也就是說,必須有幾十上百條人命在身的殺手才能達到巔峯、揚名立萬。

這……

開玩笑吧?

……

……

不!

不是開玩笑。

最適合的比賽,非“殺人比賽”莫屬。

因爲傳武的目標是殺人,判斷其水平,當然要用殺人能力的強弱來衡量了。

那麼……如何舉辦“殺人比賽”?

其實規則可以很簡單,以“殺招”的有效實施爲判斷標準,以“殺死”對手決定勝負。

對於如何舉辦這種比賽,玩君有兩點不成熟的想法想與大家探討。

一是要有一套適應傳武比賽的護具

大家都說,現在的傳武不能打,在玩君看來,古代的傳武也一樣不能打。

原因很簡單,我們上一節已經分析過了——沒練好。

簡單回顧一下:

作爲殺人技,實戰就是殺人。

進行實戰條件下的練習也應該是殺人,無法殺人就無法真練。

現代搏擊之所以能打,因爲它的實戰和練習都是安全的,也是可以重複的,想要打好實戰,只需要多練習就行。而傳武則不同,其瓶頸在於殺招無法隨便使用,一旦使用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不可能真的進行實戰條件下的練習,只能練習見招拆招,說白了就是慢動作模擬演練。

這種實屬無奈的練習方式會帶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爲這種模擬跟實戰完全是兩碼事,即便模擬的再熟練,到了性命攸關之時,在需要使出殺招之時,你都會發現自己笨的像個門外漢。就好比你在岸上把游泳的動作練習過一百遍一千遍,掉進了水還是不會游泳。

歷史上,俞大猷在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後,親自去挑戰,結果把少林武僧打的落花流水,只因俞大猷雖然學的功夫不見得多高深,但上過戰場殺過人,積累了實戰經驗,少林武僧雖然功夫種類繁多,但沒有實戰過。

解決這個不能真練、不能真打的問題其實不難,只需一套合適的護具即可。

玩君這段時間借了一本《中國兵器甲冑圖典》來看,裏面記載了中國古代先後出現過的各種甲冑,種類太多了,我列舉一些讓大家開開眼:皮甲、銅甲、鎧甲、鐵甲、札甲、石甲、玄甲、魚鱗甲、玉衣筒袖甲、鎖子甲、明光鎧、具裝鎧、裲襠甲、連環鎖子甲、唐鎧、光耀甲、烏錘甲、山文甲、細鱗甲、布背甲、白布甲、皁絹甲、錦帛甲、大鎧、五領甲、胄吐蕃甲、胄茸鎧、柳葉甲、羅圈甲、布錦甲、連環甲、鐵網甲、布面甲、腋甲、青蚨甲、暗甲、明甲、綿甲、鐵網甲等等幾十種,還不包括局部保護的部件,實在是太多了,件件都凝結着先人們的智慧。

我們爲什麼不能專門打造一種適合傳武實戰比賽的護具呢?

一方面,我們可以嘗試從古代盔甲中汲取一些養分,比如模仿蓮花項圈對咽喉進行保護,模仿吊魚護甲進行襠部保護,甚至還可以參考戰靴防止對方踏足等等。

另一方面,在現代高科技材料、工藝和設計的幫助下,防彈衣都能設計出來,做一件保護眼睛、保護襠部等要害部位的比賽服難道就做不到嗎?早在幾年前,澳大利亞的工程師就研製出了類似的護具用於器械格鬥,而且在護具中加上了測力功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讓我們把眼光放的更長遠一點,之所以搏擊小衆,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對抗,因爲捱打意味着疼痛。如果有了新型護具的保護,對於現代搏擊的普及肯定也會有所幫助,甚至會改變現代搏擊的發展方向。

二是有一套適合傳武的規則

不但不排斥殺招,反而應以殺招爲主。

現代搏擊的勝利是以擊倒、得分和降服爲判斷標準,傳武的勝利則可以用殺招進行裁定,比如插到眼睛即爲KO(當然不是真的插到,而是有效擊中眼部護具)。

傳武比賽就像是在比殺人,你打敗過多少對手,就相當於殺了多少人,在你的戰績排行榜上就擁有多少顆人頭……

下面,讓我們把腦洞打開,設想一下這個全新的比賽還可以有什麼不同:

出場儀式,泰拳賽前有拜師舞,傳武也可以有傳武的壯行酒(當然不一定要喝,敬天地敬師傅亦可)!

得勝之後,也可以不發什麼金腰帶,既然古代吐蕃會給敗懦者垂狐尾於首以示羞辱,我們也可以給戰勝者像京劇戲服的“大靠”扎靠旗或戴翎一樣以示表彰,誰背後的靠旗多說明誰獲得的冠軍多,誰的羽毛多說明他取得的勝利多,更加量化直觀。

另外,我們還可以拋棄圍繩擂臺,因爲功夫實用不實用,還要看你在哪裏用。很多傳武是爲一定環境下的實戰而設計,例如狹窄的小巷、搖晃的船上,或者爲某些特定類型的人羣設計的,比如身材瘦弱的拼速度和技巧,體壯力大的拼力氣等。所以我們可以設置關卡,竹林戰、梅花樁之戰、木船戰、街巷戰、屋頂戰、闖關戰、兩隊混戰、兵器戰等等。

我們回過頭來想想電視裏的死亡遊戲,想想古代與猛獸搏鬥的角鬥士,想想網絡上興起的喫雞遊戲……

它們爲什麼吸引人? 因爲更刺激啊!

搏擊比賽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就是安全與殘酷的一種平衡。

缺乏安全會讓人畏懼,缺乏殘酷又會讓人厭倦。

我們設想的傳武比賽是安全的,因爲有護具保護,同時它又是殘酷的,而且這種殘酷達到了極致,因爲它的每一招都爲殺人,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這種誘人的比賽一定是有商業前景的,有商業前景的比賽纔會吸引來投資,有投資纔會有更高的水平,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光是想想就心潮澎湃,這樣的比賽如果能落地,前途絕對不可估量。

如果能把傳武這個超級大IP利用好,不產生一個偉大的賽事那才奇怪了。

正如不上路就很難學會開車,不下水就難以學會游泳,傳武不打實戰就永遠不能打。

也許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完美的護具,沒有完善的規則,但UFC不也是從零開始的嗎?

剛開始沒有完美的護具,我們可以嘗試使用粗陋的護具進行訓練比賽,

剛開始做不到規則完善,我們可以嘗試逐步開放禁擊部位進行規則完善。

擂臺格鬥技術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能用的招式都被研究的差不多了,無非就是那些現代搏擊中禁用的犯規動作還沒被研究。而那些犯規動作正是傳武的特長。

想一想,當我們和對手滾作一團的時候,原本我們可以放心地製造機會去做“裸絞”,但現在不敢了,因爲我不清楚對手會不會向後掏我的襠或插我的眼,也不知道對手會不會用頭撞我的鼻子,這樣一來,不知道會有多少技術面臨挑戰,再牛的現代搏擊運動員都需要時間去適應。

或許傳武選手由於長期疏於訓練,開始可能打不過現代搏擊選手,但只要比賽成功了,就是傳武的勝利,因爲大家打的是傳武的比賽,傳武能夠活下去了。

如果有這樣的比賽,一定會有很多人看,而且一邊看一邊說:

“傳武有毒”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傳武的嚮往”

“傳武……真香”。

……

結束語

很久以來,一直都想寫寫傳武,終於鼓足勇氣,一下寫了四部,寫完之後,如釋重負。

反思也好,胡謅也罷,兩個月的思考,兩萬餘字的反覆修改,如今總算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人物、技術、訓練和比賽,四個部分,一箇中心思想,只想送給傳武人兩個字——變革。

因爲,即便失敗了,也好過不敢嘗試。

因爲,世上最難過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因爲,傳武,是時候去擁抱更大的世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