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填飽肚子,喫飯最重要的就是爲身體補充營養。有種說法,烹飪後越好喫的食物,越損失營養。其實未必!教你幾招,讓你美味、營養都不落!

新鮮的食材是關鍵

選擇新鮮的食材是一頓營養大餐的關鍵,特別是蔬菜,越新鮮營養越豐富,並儘量趁新鮮食用。處理原料時儘量先洗後切,切後不泡;不要長時間浸泡,能用手撕就儘量少用刀切。原料儘量做到現切現做現喫。

上漿掛糊 這層“外衣”很重要

利用澱粉、麪粉、水或雞蛋等原料給經過刀工處理的菜餚主料拌裹上一層“外衣”的過程。好處是蛋白質不會過度變性,維生素可少受高溫分解破壞,還可減少營養素與空氣接觸而被氧化,水分、水溶性維生素及脂肪不易外溢,特別是澱粉中所含的谷胱甘肽還可保護維生素C、維生素A不被破壞。

這種時刻要“喫醋”

由於維生素具有怕鹼不怕酸的特性,醋可保護食物中的維生素,使之少受氧化破壞。因此在涼拌蔬菜或烹製魚、肉時提前加醋,還能使原料中的鈣被溶解得多一些,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焯菜有技巧

蔬菜燙水處理時一定要火旺水沸,短時速成,操作應快,原料分次下鍋,使水溫不致降得過低。快速冷卻,不擠汁水。可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

旺火急炒要記牢

菜餚提倡旺火急炒,可使原料迅速成熟,縮短食物水分擴散、營養素破壞的時間。

主食提倡燜煮蒸

主食提倡燜、煮、蒸的方法,熬粥要加蓋,開鍋後改用小火,以免水溶性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隨水蒸氣揮發。麪條、水餃的湯汁也可利用,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優質酵母促發酵

麪食提倡酵母發酵替代老面發酵,使用優質鮮酵母發酵麪糰,可代謝產生B族維生素,增加麪糰營養價值;同時可分解麪糰中所含的植酸鹽絡合物,有利於人體對無機鹽如鈣、鐵的吸收。

加鹽時機要把牢

對於一些肌肉較多、富含蛋白質、質地較老的原料,如老母雞、鴨、牛肉、豆類等,不宜過早放鹽。因爲先放鹽可使原料表面蛋白凝固,不易煮爛,不但延長了加熱時間,而且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烹製蔬菜過早加鹽會在表面形成較高滲透壓,使水分迅速外滲,不僅形態乾癟,水溶性維生素隨水分外溢流失,也增加氧化損失。

來源:杭州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