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入长安,党项拓跋思恭与鄜州(治今陕西富县)李孝昌同誓讨贼,唐僖宗以他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唐德宗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北。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陕西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唐朝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在此次会盟中,正处于内乱的唐王朝被迫割让了被吐蕃趁乱实际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被称为清水会盟。从安史之乱到朱温灭唐开启五代十国,中国南方地区诸国并立,征战不休;中原政权与西北党项、吐蕃等连年征战,无定河边,多少铁衣裹枯骨,多少春闺良人“忽见陌头杨柳绿,悔教夫婿觅封侯。”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定难军、永安军、建宁军

唐德宗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北。初曰夏州节度,领夏、绥、银三州,兼领宥、盐二州,今陕西绥德以北、甘肃宁夏道东部、及内蒙古南部之地。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入长安,党项拓跋思恭与鄜州(治今陕西富县)李孝昌同誓讨贼,唐僖宗以他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抵达王桥,被黄巢击败,之后与郑畋等四节度同盟,屯兵渭桥。中和二年(882年),唐僖宗下诏命拓跋思恭为京城西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进封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黄巢被平定后,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中和二年(882年),李思恭管辖的地区改名为“定难军”,统辖夏、绥(今绥德)、银(今榆林境)、宥(今靖边境)、静(今米脂境)五州地区。此后的100多年时间拓跋李氏世代领有定难军。宋初,李继迁起兵反宋,大败宋朝从宋朝独立,并向辽国求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称帝,从此确立宋辽夏三国鼎立。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定难军、永安军、建宁军

北宋有两支著名的军队,折家军与杨家将,与杨家不通,折家从将领到士兵都是私人军队。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云中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陕西府谷县),“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后周广顺二年(952)府州升为永安军,折德扆即任永安军节度使,他的女儿折赛花(即佘太君)嫁与麟州杨继业,折德扆死后其子折御卿继任永安军节度使。此后折家抵抗西夏,抗击契丹,招抚诸族,为大宋守护西北边陲,成为大宋第一名将世家。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定难军、永安军、建宁军

杨信是五代时麟州新秦的地方豪强,以武力称雄于一方。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河东步军都指挥使刘崇为麟州刺史时,杨信命长子杨业(时名杨重贵,即杨家将杨继业)追随左右。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即位。杨信自称麟州刺史,得到郭威的承认。不久,杨信病死,次子杨重勋(时名杨重训)继任麟州刺史。干德五年(967),设建宁军于麟州,杨重勋升任建宁军节度使。北汉灭亡后,杨继业与折赛花归顺大宋,杨家成为抵抗契丹的重要力量,但后世戏文多有夸大,并虚构出杨宗保、穆桂英等人物,其实杨家论贡献与折家是不能比的。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定难军、永安军、建宁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定难军、永安军、建宁军

在最新一期的《晓说》中,高晓松老师说自己认为曹操是中国历史第一人,强于任何一位帝王。其实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太祖看似最不出名,虽然他的皇位是兵变而来,但是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为北宋不杀士大夫定下基调,对于每一个投降的皇帝都没有赶尽杀绝,烛影斧声真相无人得知,但是如果宋太祖没有那么早驾崩,能否收复幽云十六州,能否统一西北或许都值得期待,总之是一位非常雄才大略的皇帝。

陇西行四首·其二

【作者】陈陶 【朝代】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