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小伙伴在名誉、地位、成就比自己强的时候,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爸爸妈妈是自己的,不允许别人亲近。

2、别的人学业进步,取得了好的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时,故意诋毁对方、排斥对方、讽刺对方等。

3、别的小孩玩的比自己好、穿的比自己好、吃的比自己好时,召集所有的小伙伴嘲讽对方、打击对方,甚至带有一点怨恨。

4、别的小朋友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如向一个同学借一支很好看的铅笔,但是对方并没有借,于是,当自己拥有时,故意在对方面前炫耀,而且不借给对方,想要压倒对方。

孩子还小,像一张白纸。只要老师、父母稍加引导,压力便可以化为动力,激发孩子不断发奋向上,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加以好好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长采取心理疏导作用,并通过思想的辅助,相信是可以消除的。

1、对孩子的要求严格。要求孩子脚踏实地、努力进取、乐于助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偶尔调皮捣蛋、或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罚,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错。

2、赞扬孩子的美好行为。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注以及赞许。通过父母、老师的表扬,孩子会找到自信、找到快乐的源泉。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玩具的时候,父母要积极夸赞。父母在夸赞时,也要注意分寸,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分高估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嫉妒是一种不良心态,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转化嫉妒竞争的动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告诉孩子,只能你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按时完成作业,你的成绩也会大大提高,老师也会表扬你的,同学也会夸你的。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教育孩子要心胸豁达,不要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做到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与小伙伴的友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