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交通不便、通訊落後的古代來說,除夕不回家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但是到了除夕之夜,客居異鄉的人,面對眼前的孤燈,總會百感交集。無論是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苦,還是身爲遊子的羈旅之愁,亦或是憂國憂民的家國之悲,都會在這一夜噴湧而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除夜作》,便是唐代詩人高適除夕不能回家,在旅館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衆所周知,高適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爲唐代邊塞四大詩人。其詩歷來以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著稱。而這首詩卻平易自然,精煉含蓄。它只有短短4句,便將高適身爲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可謂是寫到了我們的心坎裏。

除夕之夜,自古以來的傳統就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其實和古人一樣,也有除夕不回家的時候。高適這首《除夜作》寫得便是除夕不回家,產生的遊子家人的兩地相思之情。可以說是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它的意思是說,除夕的晚上,我獨自一人在旅館中,面對着寒冷的燈光久久難以入眠。到底我是因爲什麼事纔會變得如此淒涼悲傷呢?雖然這兩句詩,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這首詩的感情便是由此而產生出來的。

可以想象出,在一個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除夕之夜,高適只能在旅館的清冷環境下度過,其內心的淒涼悲傷可想而知。至於旅館外的景象,高適並沒有在這裏寫出。但透過“寒燈”,其實不難知道旅館外,定是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的熱鬧景象。環境氣氛的渲染,不僅讓高適對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產生了濃郁的思念之情,也對時光流逝之快發出了感嘆。這也是詩的後兩句主要描寫的內容。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它的意思是說,故鄉的家人,在今天這個除夕之夜,一定是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便又是新的一年了。我們說高適的這首詩精煉含蓄,便集中體現在這兩句詩中。按正常思維來說,人們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肯定會從自己出發。

而高適在這裏卻是別具一格地從故鄉的家人出發,說故鄉的家人思念在外的高適。如此一來,高適對故鄉家人的思念,便顯得含蓄委婉。清代沈德潛曾評價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他說的便是高適這種古典詩歌的對寫法。深摯的情思可見一斑。至於“霜鬢明朝又一年”,則說明他客居異鄉已經多年,無形中加深了思念的苦。

綜觀高適的這首詩,因爲它淺顯易懂,所以即使在今天,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其中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總的來說,高適除夕在旅館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寫到了心坎裏。最後,你有過除夕不回家的情況嗎?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