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大學就像一個小社會,容納着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人們,共同的在這一方天地成長,而考上大學的過程用披荊斬棘來形容絕不爲過,甚至很多人用黑色六月來形容高考。

如今的我雖然早已不復大一時的青澀稚嫩,可是每當我會想起大一時的時光就兩個字:輕鬆。

當然,這裏的輕鬆不單指身體上的輕鬆,更是心靈上的愜意舒服。

1

大一時,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那些學生組織的部長們了,誰是哪個組織的什麼部長,正的副的,認識多少人,“仕途”怎麼樣。

每當招新時,他們穿上了西裝小白領,皮鞋鋥亮,遊走於各大招新的學生組織之間,說出準備已久的對白,幻想着自己將來在學生組織之間呼風喚雨的場景。

而對大一的小萌新們來說,彷彿自己只要被錄取,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所以,很多人都會說,我如果不加入學生社團和組織是不是就和那些“仕途”失之交臂,是不是那些突出的能力都是在社團中掌握的?是不是不認識幾個部長,主席,就無法在學校立足?

其實並不然

每所大學裏的那些學生組織基本上包含了校團委,學生會,青協,班委會,及其他院級組織如廣播臺,辯論隊等和各式各樣的興趣社團如乒乓球社,足球社等。

在這裏組織裏,學生會的級別劃分最爲明確,有着細分的上下級之分,主席團,部長,副部長,幹事。而且主席的名額就那麼多,競爭也是相當激烈。

2

只是不知從何時起,這些本該清明、公平爲學生服務的學生組織竟然出了許多難以啓齒的事。

先是某高校學生幹部職務劃分,職級待遇,再到學生會主席打官腔,耍官威,形形色色的學生幹部開始變了樣。

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一個現象,各學院學習成績排名在前幾名的同學,大都是無組織者,即從來不加入任何學生組織,也不擔任任何職務。

我曾經蒐集過一些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的一些資料,發現他們大多數時間都非常自律,他們每一分鐘的付出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包括今年學院獎學金評比,國獎的獲得者大都是一些平時不怎麼出現在老師眼前的頂尖學生。

而另一羣人則不同,比如我們學院由於今年改革,換了一個輔導員,不太瞭解獎學金的評比規則,於是,一些學生幹部開始欺上瞞下,利用自己的職權,開始任人唯親,偷偷給自己加分,或者把平時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同學推薦上去。

你們覺得,這樣的仕途,是你們想要的嗎?

3

誠然,現在一些公司招聘的時侯也會特別說明學生幹部優先,可是僅僅是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這一點,瘋狂的擠進學生組織,希望謀個一官半職的,當一個學生幹部,評優評先的時候,自己可以先人一步的爬上去。

殊不知,你擠破頭想當學生幹部的初衷都不對。

有些人,從大一就想着當一名學生幹部,當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大學培養的並不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人肯奉獻,固然是好事,可是我們作爲一名學生總要分得清輕重,有些人一直的忙於所謂的學生工作,荒廢了學業。

有些人,三年來沉迷於學習,每天蟄伏在圖書館,忙着各式各樣的學科競賽,有些人則沉迷於自己的愛好中,逐漸發展,收穫了不一樣的風景。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但都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同樣的學生幹部,有些人選擇大公無私的奉獻,而有些人卻利用那點職權攫取私利。

大三剛開學,一些班長開始四處牟利,利用買書本的機會,開始自己找門路,每套書三百,自己抽取一百的提成。

和我關係不錯的一個班長也問過我,這件事到底該不該做,我當時就告訴他,不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明明大家都是學生,可偏偏非要學的如此不堪。

4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我們不能在洪流中失去自我,作爲一名學生幹部,應該起的是帶頭作用,而不是爲自己謀私。

有人總覺得自己當幾天學生幹部,喜歡以過來人的口吻說話,如果真的讓你自己做一次關乎自己命運的選擇,你真的可以像處理學生工作那樣遊刃有餘嗎?

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任何人敢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吧。

而且大學社團本就是爲了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讓我們在課餘有一些其他的,豐富的業餘生活,我相信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建立學生社團的初衷是爲了讓學生當成主業來做的。

當然,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學生幹部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那麼,對於你來說,學生社團仕途經歷,你們覺得真的重要嗎?

歡迎在下方說出你的看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