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作者 | 杏叔

來源:知杏大叔(id:xingshu2020)

01


陳小貝強烈要求我寫一篇文章,解答一下“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她前兩天在大學室友羣裏聊天,一通聊下來發現畢業幾年四個人都沒存下錢,還欠了一大筆債。

陳小貝自己每個月要還各種花唄信用卡將近六千,而她的室友也是每個月要還兩千到四千不等。

每個月工資很大一部分用在了還款之上,再除去喫飯和房租,手上基本剩不下什麼錢。

遇到了喜歡的東西,還要再次透支,然後下個月拿到工資繼續還。

如此循環往復,不僅存不下錢,欠款還越來越多。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我問陳小貝到底買了些什麼,她支支吾吾一時也說不上。

“好像也沒幹什麼,買買買就沒了,大頭就是最近買了電腦、手機、相機和機票吧,這些加起來就有兩萬多了。”

我:?????

看着陳小貝這樣歲月靜好的樣子,背地裏居然連多餘的錢都沒有,甚至還欠着螞蟻花唄,心裏難免覺得恨鐵不成鋼。

陳小貝說:“主要是用花唄什麼的買東西也太方便了啊,還款週期長,又是自動扣款,還可以抽紅包什麼的。”

長達幾十天的還款週期,擔負得起的利息,不會減少的銀行存款,都讓人腦子一熱,就開啓了透支付款的模式。

在螞蟻花唄官方發佈的《2017年中國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顯示:25%的90後擁有花唄,並將花唄作爲首選支付方式。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而滙豐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90後的負債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負債12.79萬元,在所有的消費貸款人羣裏,90後佔比最高。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花唄一時爽,還唄火葬場。”

“每個月最害怕十號的到來。”

這些都是年輕人的常態——真敢花,不怕窮。

而且,不光是年輕人,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也開始學習了這種生活模式。

過年回家,我就發現我爸媽也開了花唄,平時用他們付款,一個月要還兩千多。

“信用消費”的風氣影響了幾代人,大家都覺得提前透支就是提前享受,還能提升信用等級,何樂而不爲呢?

02

然而,這些透支消費只對於一部分人有正面的作用,更多的人則是迷失在了消費陷阱裏,被自己的貪慾吞噬。

除了萬惡的高利貸、不正規的小貸平臺和前幾天3.15晚會曝光的714高炮等非法貸款平臺,像是花唄和信用卡這樣正規的平臺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與其說是被“花唄”或者“信用卡”毀掉,倒不如說他們是被自己毀掉的。

在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中,女主麗貝卡是一個超級購物狂。

作爲一個時尚的紐約女孩兒,她買動力力求“對得起自己”,一萬二刀的潛水設備、兩萬六刀的高級內衣、名牌賣場裏的各種商品……麗貝卡的生活很快就被各種各樣的賬單淹沒。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在好友的建議下,她陰差陽錯進入了一家金融雜誌,還寫出了受歡迎的文章,遇到了完美的男主。

爲了和男主在一起,麗貝卡努力控制消費慾,還清了卡債,結局皆大歡喜。

然而電影只是電影,女主的情況最爲理想化——找到了高薪工作、有激勵她的愛人和閨蜜、能夠控制得住自己的購物慾……

而多數人一旦欠下了無力償還的債務,想要翻盤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了。

03


“一開始只是想買一套六百多的護膚品,就用了花唄,分期半年還起來也很輕鬆。後來又買了一件大衣,買了潘多拉的手鍊、買了coach的包包……欠款越攢越多,我開始從其它平臺借款還款,最後沒辦法,我只能去借裸貸、借高利貸。”“借錢的時候,總想着出去打工兼職就還上了,可時間過去了,卻發現根本還不起。”


之後,面臨的就是人盡皆知和暴力催收。

2017年4月廈門一名大二女生因捲入“裸條貸”,利滾利欠下57萬元鉅款,在其母親收到自己裸照、被瘋狂催債後,在泉州一家賓館選擇了燒炭自殺。

2018年6月,西安大學生小森服毒自殺。去世後,家人在他手機裏發現大量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疑其自殺與網貸有關。

據瞭解,2017年6月以來,發現違規催收頻次1000餘萬次,施害人79萬,受害人92萬,已致20餘人死亡。截至2017年9月,國內從事催收行業的機構數量高達3500家左右,催收人員的數量將近30萬。

(數據來自《南方都市報》)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雖然不正規貸款機構和暴力催收機構很可怕,可根源就是止不住的消費慾。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棘輪效應”,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

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句話就是棘輪效應的最佳寫照。

透支消費就是如此,給了你高過薪資水平的額度,你消費之後進一步提升你的額度。

你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慾望上去了,薪資卻沒有上漲。

根據經濟學家Prelec的觀點,人們在進行信用支付時,體會到的「消費快樂」最爲強烈,而「還款疼痛感」最爲微弱。

可是到了還款日,消費時的短暫快樂早已忘卻,剩下的只有一腔焦慮。

04


在年輕的時候,追求花團錦簇的生活並不是錯,錯的是被他們矇蔽雙眼。

物質豐富造就的繁華或許快樂,但精神的富饒纔是生命的高光。

去年,“周潤發裸捐56億”的新聞登榜了各大媒體。

不少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大的一筆財富捐出去未免可惜,可是按照周潤發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錢不是他的,他只是暫時保管。

“這個錢你不可能永遠擁有,死了之後錢帶不走,捐給外界有需要的人,挺好的。”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作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魯豫有約》中的展示的周潤發的日常,過得卻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

幾十塊一件的衣服、十五塊一雙的人字拖、擠地鐵、坐巴士、逛菜市場、自己做飯……

支持大家的透支超過自己的薪資,但卻不支持透支超過自己的能力。

合理的透支,並不是大事,能夠通過透支度過自己人生艱難的時期,或者完成資本的積累,也沒有大問題。

有問題的是因爲透支和負債,親手將貪婪、不知節制、沒有信用等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別爲了區區幾千塊,或者是一支口紅、一雙球鞋、一個包包,就將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爛。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過早的消耗於無窮無盡的賬單中,而是實現自己的價值。

最好的生活態度,應當是像《臥虎藏龍》中李慕白說的那樣:

“當你緊握雙手,裏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都在你手中。”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那麼窮?


作者:杏叔,一位看過世界的年輕創業者,公司融資上億。用理性的思維丈量世界,寫溫暖的文字陪伴每個孤獨的靈魂。每天夜晚,杏叔和你說最晚的晚安。公衆號:知杏大叔(id:xingshu20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