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永平介紹,2003年,爲了解決農轉非後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保障村裏老人“老有所依”,道角村開始謀劃老年產業。吳永平說,整個農貿超市和裏面的傢俱市場營業後,年營業額“估計會達到1.5億,村裏的集體收入將年增長600萬元,解決900餘人就業。

免費住老年公寓 每月還有零用錢 這就是道角村村民的福利!

獅子山老年公寓。 受訪者供圖

重慶晨報訊 (記者 羅薛梅 見習記者 吳思)86歲的陳金元是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道角村村民,沒有兒女的他,住在村裏修建的重慶獅子山老年公寓。住在這個佔地80畝、美麗如公園的老年公寓,行動不便的陳金元不僅沒花一分錢,村裏每個月還給他200元零用錢。這就是他作爲道角村村民的福利。

其實在道角村,村民的福利遠不止如此。村裏凡男年滿50週歲、女年滿40週歲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600元;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補貼100元;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包喫包住還有零花錢……而這些福利,都來源於道角村累計達1.26億元的集體資產。

黨員齊帶頭 闖出一條致富路

在軌道3號線的大山村站下,出輕軌站,你能看到一個2.6萬餘平方米的農貿超市,這是道角村的集體資產之一。今年9月正式營業的農貿超市,同時解決了道角村周邊居民購物、停車、醫療、休閒等需求。而在農貿超市的屋頂,按照道角村的規劃,“我們還要和山上的地,連起來,修建一個公園。”道角村黨委書記吳永平說。

吳永平說,整個農貿超市和裏面的傢俱市場營業後,年營業額“估計會達到1.5億,村裏的集體收入將年增長600萬元,解決900餘人就業。”這個農貿超市,是道角村發展集體經濟的一面旗幟。在道角村,除了農貿超市,還有一個佔地80畝的老年公寓。

吳永平介紹,2003年,爲了解決農轉非後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保障村裏老人“老有所依”,道角村開始謀劃老年產業。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在2005年建起了老年公寓並試運行,2012年又建起了第二期老年公寓,目前獅子山老年公寓有標準間306間,能入住600多人。“一年能爲道角村增加150萬元左右的集體收入。”吳永平說。截至目前,道角村已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2000人次,村集體資產達1.26億元。2016年村集體收入更是達到了900餘萬。

收入惠村民 五保老人免費住公寓

“我們將這些收入的60%作爲公益基金用於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還有400萬左右用於福利發放。直接的收益與回饋讓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吳永平說。

陳金元就享受到了福利,86歲、沒有兒女的他,從2012年開始就住在了道角村的獅子山老年公寓,包喫包住不說,已經不能行動的他,還有專人護理,村裏每個月還會給他200元的零花錢。“村裏的孤寡老人、五保老人、特別困難的老人,入住老年公寓都不要錢。本村村民的話,每人每月1500元包喫住,外來老人每人每月1550元包乾。”吳永平說,這就是要讓村裏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在道角村,男年滿50週歲、女年滿40週歲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600元;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補貼100元,實現全村醫保全覆蓋;去年解決兩百多位村民再就業……“村裏的集體資產,就是要讓村民有獲得感。”吳永平說。

密織廉政網 一顆回形針都要上賬

作爲一個集體資產過億,年入900餘萬元的“有錢村”,村級財務管理問題是農民關注的焦點。如何消除村民的後顧之憂?

“每分錢的去向都公開。”吳永平說這樣才能讓村民們放心。爲此,道角村開設了“道角村網絡便民服務平臺”和“道角微雲”微信公衆號,定時公開村“兩委”工作、財務收支等情況。“一顆回形針都要記在賬上。”吳永平說,在這兩個平臺上,村民用電腦或手機,都可反映問題、查看信息、辦理事務。

不僅要讓村民看得見,也要把幹部管得好。在吳永平的堅持下,道角村凡涉及村社集體生產生活、集體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重要決定等,都必須執行民主議事程序,確保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公開、公平、公正。11月16日,道角村被評爲全國文明村。

免費住老年公寓 每月還有零用錢 這就是道角村村民的福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