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鸿章会打仗,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李鸿章是一个开办企业的高手,这一点大家也知道;李鸿章开办的企业还很赚钱——相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比如,李鸿章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就让清朝政府赚得盆满钵满。

李鸿章为什么要开办轮船招商局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英、法等国获得了在长江各口自由往来的权。随后,英、法各国就开辟了上海至南京等地的客运航线。那时候,长江上穿梭往来的西式轮船,让外国轮船公司赚了不少钱。而且,由于清朝早已出台禁令,不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使得外国轮船公司获得了垄断地位。中国商人哪怕购买或租雇了洋船,也只能寄名在洋商名下,向洋商缴纳一笔可观的水脚费用。

鉴于这种情况,李鸿章早在1864年就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呼吁,请求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与外国轮船公司进行竞争。然而,那时候李鸿章的这种理念过于超前,他的呼吁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束之高阁。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有多赚钱?三年红利一千三百万

时间过得很块,转眼来到1872年。当年1月23日,内阁学士宋晋奏报朝廷,以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糜费太重”为由,请朝廷下旨,令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不再造船。此举遭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坚决反对。李鸿章更是提出著名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指出不但不能停止造船,还要鼓励发展民用企业,以此来维护民族利益。

这一次,在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洋务派人士取得了胜利。而且,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朝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中国第一家大型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1873年1月17日,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浜永安街正式开门营业。

为了表示对轮船招商局的重视和支持,李鸿章不但从户部借来20万两饷银投进去,还以身作则,自己掏腰包拿了5万两银子,以“李积善”的名义入股。

对于中国人来说,修桥补路自古以来就是行善积德之举,“李积善”3个字,含义很深啊。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有多赚钱?三年红利一千三百万

首先,是极少有中国商人愿意投资入股。过了半年时间,轮船招商局总共才招股10万两银子,其中还包括李鸿章拿出的5万两银子。简直不能太尴尬。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轮船招商局的模式是“官督商办”。许多中国商人都吃过与官员打交道的苦头,难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

怎么办呢?李鸿章只能动员地方督抚进行支持。凭借李鸿章的影响力,自然在官场上一呼百应。短短一年时间,从各地投入的官款就高达1908000两银子。

有了启动资金,轮船招商局艰难地起航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轮船招商局是一家民用企业,当然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所以,一个精明能干的总办(总经理)显得尤为重要。

李鸿章经过反复权衡,从英商怡和洋行挖来了唐廷枢,担任轮船招商局的总办。

唐廷枢是广东香山县人,生于1832年5月19日,时年41岁,正是年富力强。唐廷枢很早就接受了西式教育,学习英语,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长大后,又一直在外国人开办的企业做事。1861年,唐廷枢进入英商怡和洋行,开始了长达12年的买办生涯。唐廷枢办事干练,善于经营,很快就担任了怡和洋行总买办的职务。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有多赚钱?三年红利一千三百万

唐廷枢来到轮船招商局后,向李鸿章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将招商局“承运漕粮为主、并兼揽客货”的运营方针改为“揽载为第一义,运漕为第二义”。二是招商局“局务由商任,不便由官任”。这两个建议的目的,是尽量淡化官方背景,强化商业规则。毕竟,中国商人出钱入股,就应该拥有经营权。否则的话,赚钱还好说,亏钱了找谁理论?

对于唐廷枢的建议,李鸿章一律照准。

在唐廷枢的号召下,轮船招商局不但完成了招股100万两银子的任务,还迅速扭亏为盈,1874年就赚了8万两银子。到1876年,招商局已拥有轮船11艘,成为一家实力不容小觑的航运企业。

轮船招商局的崛起,让英商太古、怡和,美商旗昌等竞争对手十分警惕。为了排挤轮船招商局这个后来者,他们打起了“价格战”。

受“价格战”的影响,轮船招商局的营业收入一度受到影响。为减轻轮船招商局的压力,李鸿章于1877年争取到缓缴官款利息三年、均分五年偿还的政策优惠,又在1878年划拨贷款15万两银子给轮船招商局,使之能够如期发给股东5%的股息,剩余部分作为储备金。

有了李鸿章撑腰,唐廷枢得以在轮船招商局内部优化管理,降低成本,从容面对“价格战”。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有多赚钱?三年红利一千三百万

太古、怡和两家竞争对手一共发起了两次“价格战”,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们自己反而损失惨重,不得不中止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价格战”。

经受住“价格战”考验的轮船招商局,不但站稳了脚跟,还成为与太古、怡和并驾齐驱的航运巨头。轮船招商局将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银子。

轮船招商局甚至还有足够的实力,于1876年3月成功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完成中国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的壮举。轮船招商局也通过此举,将公司的轮船迅速增加到33艘,接近中外轮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

轮船招商局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从1877到1883年,轮船招商局每年光是水脚收入,就高达190万两银子。

不仅如此,由于轮船招商局的加入,长江航运呈现良性竞争的局面,航运运费稳步下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陈兰彬估计:从1873年到1876年,因为运费降低,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航运公司的费用在1300万白银左右。这是轮船招商局带给中国商人真金白银的红利。

轮船招商局对中国民族经济作出的贡献远不止此。

1875年11月,由于旗下一艘轮船被怡和轮船撞沉,损失惨重,轮船招商局痛定思痛成立了保险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

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一条从总局至虹口码头的电缆——这是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82年,为获得稳定的煤炭,轮船招商局投资兴建开平矿务局——这是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采企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有多赚钱?三年红利一千三百万

1897年,轮船招商局投资500万两银子,创建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

由于轮船招商局成绩显著,李鸿章也颇为自得地说。轮船招商局是他“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之文字”。

事实上,当李鸿章死后,轮船招商局依然在发展壮大,并孵化出许多著名的现代企业,如世界500强之一的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公司。

【参考资料:《清史稿》《百年招商人》《财经大辞典》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