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湾战争期间,如埃及沙特等国都或多或少支持美军对萨达姆政府动武,但这种支持仅限于将伊拉克从科威特驱逐出去,同为阿拉伯民族,这些国家不愿意伊拉克被美国占领,一旦他们携起手来,就有可能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这对世界局势是十分不利的, 美国虽然军事实力超强,但面对中东强大的石油武器,不能不做周全考虑。伊拉克是个什叶派占据多数的国家,但却被以萨达姆为首的逊尼派牢牢掌握政权,一旦萨达姆倒台,什叶派上台,很有可能与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和解,而伊朗,是中东地区反美最为积极的国家,两伊一旦结盟,美国将得不偿失,所以布什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不能终结萨达姆政权。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向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弱小的科威特根本不是伊拉克的对手,14个小时后,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之而来的后援部队源源不断进入并占领了科威特全境,随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科威特并入伊拉克,成为伊拉克第19个省,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警察,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勃然大怒,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伊拉克必须立即马上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但骄傲的萨达姆对美国的警告置若罔闻,不仅不打算撤军,还不断增派部队,扩大战果。

1991年1月16日,美国总统老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对伊拉克宣战。

在强大的空中优势下,8年两伊战争威风八面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尸横遍野,多国部队只用了100小时,就击溃了伊拉克,萨达姆一看大事不妙,立马服软,1991年2月28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海湾战争结束。

此时的美国,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加之盟国众多,又有联合国授权,如果一鼓作气推翻萨达姆政权当不在话下,为什么就此打住,直到13年后才真正终结萨达姆政权呢?

结合当时的形势和后来的历史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美国没有入侵伊拉克的计划。

美伊外交渊源悠久,萨达姆当政后,双方关系虽然不如早期亲密,但出于对抗伊朗的考虑,美国对伊拉克依然以支持为主,1989年,美国农业部一次就向伊拉克提供了高达10.5亿美元贷款,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说道:伊拉克是美国石油市场的一个重要供应国 。保持现有的经济和政治激励,鼓励伊拉克缓和其行为, 提高我们有效地与伊拉克打交道的能力 , 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伊拉克的入侵行动虽然打破了双方亲密已久的关系,但美国并没有颠覆伊拉克政权的计划,解放科威特就已经达成了目标。

(2)为大选考虑。

1992年是美国大选年,根据时任美国驻沙特大使、著名外交官傅立民回忆,白宫方面认为,100个小时就搞定了萨达姆,是个十分亮眼的成绩,这对大选十分有帮助。伊拉克国内部族林立,局面复杂,如果盲目扩大战争规模,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车之鉴,谁也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伤亡,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气快速流失,这对即将到来的大选是十分不利的。

(3)美国不愿意瓦解萨达姆政权。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运输业的生命线,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想在中东地区插一杠子。伊拉克是个什叶派占据多数的国家,但却被以萨达姆为首的逊尼派牢牢掌握政权,一旦萨达姆倒台,什叶派上台,很有可能与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和解,而伊朗,是中东地区反美最为积极的国家,两伊一旦结盟,美国将得不偿失,所以布什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不能终结萨达姆政权。

(4)苏联尚未倒台,美国有所顾忌。同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在中东地区一直保有巨大利益,上世纪80年代,萨达姆从苏联采购了大量武器弹药,并引入了多达1.7万名苏联工作人员,双方军事交往十分紧密,虽然苏联政府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但不代表苏联会坐视美国独霸中东地区,美国不能不考虑苏联的立场。

(5)中东其他国家利益

海湾战争期间,如埃及沙特等国都或多或少支持美军对萨达姆政府动武,但这种支持仅限于将伊拉克从科威特驱逐出去,同为阿拉伯民族,这些国家不愿意伊拉克被美国占领,一旦他们携起手来,就有可能重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这对世界局势是十分不利的, 美国虽然军事实力超强,但面对中东强大的石油武器,不能不做周全考虑。

以上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了美国没有进一步对伊拉克行动的原因,克林顿上台后,延续的美国对伊政策,甚至幻想可以缓和双方关系,将伊拉克重新拉入美国怀抱, 1992年竞选总统期间, 克林顿就说过,他相信 “回光返照” ,如果萨达姆改变他的政策 ,美国会考虑与伊拉克改善关系。但1993年伊拉克涉嫌刺杀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事件被揭发后,美国对伊政策快速转向,1998年克林顿公开发表讲话:结束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出现一个新的政府。

等到小布什上台,萨达姆也就走到了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