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距離地接觸並且體驗外國文化之前,我更多是通過電視劇、媒體、書籍來了解別的國家,而只有當我真正踏上異國的土地,和當地人進行交流探討,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去消費、去生活的時候,我才更深切地理解這些文化背後的意義,以及它們存在的必要性。文稿來源張一冉。

Sometimes you won’t get it right.

But when you do, it's outta sight.

Sometimes you do, get it right.

張一冉

大三學年,我很榮幸有機會公派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進行爲期9個月的交換。對我來說,這段出國經歷應該是大學裏最重要的回憶。

學習的差異

我所在的學院是商學院。在9個月的學習中,我研修了7門與金融、會計有關的課程,完成了對三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分析計劃書,和同學組隊獲得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的H獎

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覆蓋到所有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課後主動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書籍、習題,這是中英教育體系最大的差異。因此,對於我來說,每週的學習內容也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這樣一種獨立、自主的教育文化下,我也養成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都給老師發郵件詢問。非常幸運地是,我遇到的同學和老師都非常善良、樂於助人,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他們也都會不厭其煩地回覆我的郵件。

旅行的意義

奉行“work hard, play hard”的理念,我走遍了英國很多地方。旅行對我來說不純粹是觀賞風景、享受美食,更重要的是看到風景背後的生活態度以及文化底蘊。

這樣的描述可能很抽象,但是隻有親自踏過這些土地,才能把蘇格蘭人的豪放,倫敦的優雅,劍橋的靜謐都留在心底,成爲揮之不去的回憶。

文化的思考

在近距離地接觸並且體驗外國文化之前,我更多是通過電視劇、媒體、書籍來了解別的國家,而只有當我真正踏上異國的土地,和當地人進行交流探討,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去消費、去生活的時候,我才更深切地理解這些文化背後的意義,以及它們存在的必要性

當我在英國和修剪草坪的小哥、修理網絡天線的工人打交道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於本職工作的熱愛,以及對於“充實但不會特別疲憊”的現實生活的滿足;

當我在倫敦前往愛丁堡的火車上站了四個小時,一位英國老先生把他的座位讓給我的時候,我感受到英國人與生俱來的優雅以及對人的尊重……

離開國內緊張、焦慮的社會環境,我慢慢感受到這個國家獨有的社會步調。爲什麼人們依然習慣使用紙幣付款,爲什麼英國人如此尊重製度,堅持凡事都要預約,爲什麼英國人更在意生活而不是工作…

這些經歷讓我更加去思考“生活”本身是什麼樣的,以及我希望自己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國內媒體都在宣揚“40歲之前實現財富自由”,“你已經被你的同齡人拋棄了”等價值觀,拼命給你灌輸一些既有的成功路徑時,國外的這些經歷卻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非常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我沒有必要走他人的成功路徑,我應該不斷思考,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我也開始慢慢去理解不同國家社會運行的規律和道理,學會去接受差異,適應差異,主動和外國朋友進行探討。這些心理上的轉變也讓我變得更加自信,努力去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隻在意他人的眼光。

我想,很多年後可能我會忘記大部分所學的知識,但是交換期間我走過的那些城市,學習到的文化以及人生感悟,會是一輩子的財富。

文稿來源張一冉

圖文編輯趙雨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