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張俊

美國日前出現的可能與吸食電子煙有關的病人身亡案例,讓這個本就在中國飽受爭議的行業再次走上風尖浪口。

雖然尚未確定這一病例確實爲電子煙所致,但還是引發了外界對電子煙危害性的擔憂。自2018年以來,衆多電子煙創業項目在國內紛紛湧現,並獲得資本青睞。但在繁榮的同時,行業魚龍混雜、標準不一等問題也讓電子煙飽受質疑。電子煙能否戒菸?是否對人體存在危害?又是否讓原本不抽菸的人羣開始抽菸?這些問題都亟待釐清。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預期今年內電子煙行業的國家標準即將問世,電子煙行業的混亂局面或將告一段落。業內人士預計,屆時行業也將迎來洗牌,衆多實力不強的小品牌或將退出市場。

混戰

今年8月的悅刻電子煙發佈會上曾出現戲劇性的一幕,另外一家電子煙企業雪加CEO王颯出現在現場,最後被悅刻工作人員請出會場,並告知“公司很緊張你們。”

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

自2018年以來,電子煙行業在國內迎來了爆發期,不僅衆多小品牌湧現,一些科技圈知名的行業人士也紛紛入場。比如悅刻的CEO汪瑩是前優步中國負責人;在手機業務上失利的前錘子CEO羅永浩和前總裁彭錦洲創立了小野;從錘子離職的1號員工朱蕭木也成立了福祿。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電子煙品牌已經達數千家,其中不少受到了資本的青睞而獲得融資。而隨着電子煙成爲風口,傳聞多家共享充電寶品牌也已經開始通過多種方式籌劃進入電子煙行業。

實際上,電子煙最早是由中國藥劑師韓力於2003年發明。有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電子煙產品最大的生產國(佔全球95%份額)與出口國(佔全球90%份額),在全球電子煙專利數中也佔比達到87%。

不過與國外電子煙的滲透率相比,中國電子煙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19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將超8億美元。雖然目前市場規模並不大,但中國約有3.5億菸民,電子煙的滲透率剛過1%,而美國電子煙行業的滲透率大約在13%。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爲衆多電子煙企業爭奪的對象。

悅刻一位高管就在發佈會上稱,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電子煙的成長趨勢不可逆。福祿電子煙創始人朱蕭木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甚至將電子煙之於傳統香菸,與iPhone之於功能手機做類比,“我覺得電子煙是個未來趨勢,這會是個革命性的行業。”

不過由於行業處於早期、再加上衆多新品牌湧入,中國電子煙行業目前面臨不少問題。

日前清華大學公共健康與技術監管研究課題組發佈的《公共健康與技術監管研究報告之電子煙產業監管狀況報告(2019)》就指出,雖然中國是電子煙第一生產國,但目前中國生產出的高質量電子煙多出口歐美市場,而山寨劣質電子煙產品充斥國內市場。再加上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部分企業追求短期利潤,煙彈不合格、漏油、電池質量不達標導致爆裂等情況時有發生。

價值觀

“繼區塊鏈之後,創投界再次在風口前面臨價值觀的選擇,這錢不賺也罷。”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這樣評價火爆的電子煙創業。

價值觀也成爲一些企業和機構涉足電子煙的顧慮。有家頭部電子煙企業在宣佈融資前夕,投資方臨時找來修改融資新聞稿,要求刪除投資機構名單;還有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要推出電子煙產品,這被外界解讀爲小米即將入局該領域,雷軍直接要求小米退出該生態鏈企業的股東行列。

一方面是入場的電子煙企業認爲電子煙轉化一部分傳統菸草吸食者是大勢所趨;但另一方面是電子煙能否幫助戒菸、是否對人體存在危害、又是否讓原本不抽菸的人羣開始抽菸等問題仍舊沒有明確的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在此前發佈的《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指出,電子煙產生的許多有害物質與傳統香菸相似,只不過水平相對較低,但同時這種新型菸草產品還可能產生一些傳統香菸不會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報告還強調,沒有證據表明電子煙的危害小於傳統菸草製品,而且這種產品仍屬於菸草製品,從吸傳統香菸轉而使用加熱不燃燒菸草製品並不算戒菸。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中也強調,電子煙也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吸菸者和被動吸菸人羣健康,長時間吸食電子煙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不過福祿電子煙創始人朱蕭木對此並不認同,“電子煙可以給菸民另外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他坦承,福祿電子煙煙油含有尼古丁,但至於尼古丁是否有害還需要看具體劑量;至於是否成癮,他也認爲與是否有害無關。他舉例稱,咖啡裏也都含有可成癮的咖啡因,但喝咖啡並不一定就對人體有害。

如果說電子煙的危害是否大於傳統香菸還有爭議,電子煙讓原先並不抽菸的人羣開始抽菸,比如女性、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比如很多電子煙品牌推出了衆多新奇的口味、在營銷方式上也多與音樂節等年輕人羣聚集的活動相結合,從而塑造出電子煙時尚、潮流的品牌形象。以羅永浩創立的小野爲例,該公司日前宣佈邀請陳冠希爲代言人,吸引年輕人羣的意圖明顯。

今年5月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了2018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調查發現使用電子煙的人羣主要以年輕人爲主,15歲-24歲年齡組人羣電子煙使用率爲1.5%,獲得電子煙最主要的途徑是互聯網(45.4%)。與前幾年相比,聽說過電子煙、曾經使用過電子煙,以及現在使用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另外,根據百度指數顯示,關注電子煙的人羣中男性佔比近70%,女性佔比近30%;阿里巴巴官方數據顯示,近一年女性用戶在淘寶、天貓平臺搜索電子煙關鍵詞的佔比已經接近40%,最集中的年齡段處在18-24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比例都要遠遠高於吸食傳統菸草的女性人羣佔比。有電子煙企業高管就曾透露,目前自家電子煙的用戶以男性爲主,但女性用戶增長迅速。

更嚴重的是未成年人羣。傳統菸草實施專賣許可證管理,只有取得許可證的企業可以銷售菸草專賣品。但電子煙由於沒有明確的監管政策,電子煙企業可以在京東、天貓等線上渠道公開售賣產品,未成年人接觸到的機率會更大。

洗牌

電子煙的野蠻發展也引起了一些專家和監管層的關注。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在《央視財經評論》節目中指出,電子煙應該納入監管,特別是行業准入標準要儘快制定;同時要把具體成分明確標識出來,讓吸電子煙的人知道里面有什麼成分,在產品生產、質量、包裝、銷售渠道等方面完善監管政策。

實際上,不少國家已經開始對電子煙進行監管。世界衛生組織戒菸與呼吸病防治合作中心執行主任肖丹透露,在全球195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中,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在30個國家受到禁止,65個國家受到監管,其中有些國家將其作爲藥品進行管制,有些國家將其作爲菸草製品進行管制,有些國家將其作爲消費品進行管制。

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出,電子煙的危害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其不但存在健康風險,還會影響青少年健康行爲習慣的形成,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業內預計,電子煙國家標準即將在今年內正式發佈。

這對電子煙行業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

不少電子菸頭部企業對監管持歡迎態度,認爲可以規範行業,促進電子煙企業良性發展。但同時強調期待政策不會一刀切,以促進讓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共同發展;而這對衆多電子煙小品牌而言,無疑會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

業內人士預計,隨着監管政策的落地,電子煙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可能有小企業退出,也可能有大的新玩家再入場。

一場電子煙行業的變局正在醞釀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