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上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項磊公開約談銅陵、滁州市政府,指出兩市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後的局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大氣污染防治不僅是生態環境部門的責任,更是各級黨委政府、各個部門、各個企業以及全社會的責任。

(原標題:因爲這個問題拖全省後腿,安徽兩市政府被約談!)


9月4日上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項磊公開約談銅陵、滁州市政府,指出兩市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後的局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兩市目前的大氣狀況

綜合1-8月來看,全省14市PM2.5濃度爲4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銅陵市PM2.5濃度爲4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3%,滁州市爲4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6%,兩市上升幅度位居全省前二。

兩市空氣質量對全省的影響

如果兩市保持全省平均降幅,銅陵市PM2.5濃度達到44.4微克/立方米、滁州市達到46.5微克/立方米,全省14市平均能在現有濃度上降低0.5微克/立方米,可以說,兩市工作不力嚴重影響了全省空氣質量改善進度,拖了全省後腿,兩市要充分認清這個形勢。

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站位不夠高。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思想上存在鬆懈,對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不足,對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互促進關係理解不深,對地區重點污染源底數不清。兩市對“散亂污”企業不管不顧、聽之任之。

二是壓力傳導不到位。大氣污染防治的壓力從市委市政府到基層部門層層遞減,部門聯動不順暢,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部分基層政府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甚至是保護“污染源”,對污染處理低效的重污染企業以保稅收、保就業等爲理由,對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視若不見。

三是重污染企業減排力度不夠。鋼鐵、建材、水泥、化工等重污染工業企業,廢氣排放量大,企業主體責任不強,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銅陵市橫港、掃把溝等工業聚集區重污染企業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環保改造推進較慢,環境問題未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滁州市鳳陽縣境內小型石英砂企業大量存在,市內建成區中傢俱、電子、塗裝、注塑等涉VOCs企業數量大,大理石、鋁合金、管材等建材加工商戶“廠中廠”現象普遍。

四是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普遍落實不到位。建築工地、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港口碼頭揚塵管控不到位;城市道路、國省幹道保潔不到位,道路揚塵問題突出;重型貨車禁、限行管控不嚴,農用車進城行駛,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滯後;餐飲油煙污染整治不到位,散煤加工、銷售、使用取締不徹底,“五控”措施落實打折扣。

此外,大氣污染防治基礎薄弱,基層人員力量不足,職能部門力量未能充分調動,監測預警響應等科技手段未完全發揮效用,在實現科學化、精細化治污上存在短板等。

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認清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極端重要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最關鍵的就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爲常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廣大人民羣衆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更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二是保持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韌勁。打贏藍天保衛戰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懈怠,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爲功。

三是壓實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責任。生態環境部藍天保衛戰量化問責的主要對象是337個地級以上城市黨委和政府。銅陵、滁州兩市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務必將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到實處。大氣污染防治不僅是生態環境部門的責任,更是各級黨委政府、各個部門、各個企業以及全社會的責任。

四是嚴格落實“五控”措施。嚴控煤炭消費總量,聚焦推動工業企業減排,嚴管交通運輸污染,全面強化揚塵污染治理,加快取締建成區內散煤,加強餐飲油煙治理。

五是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秋冬季即將來臨,生態環境部已經指導各市編制了“兩個清單”,具有很強針對性和指導性,請務必要抓好落實。秋冬季攻堅既是保證今年目標完成的關鍵之舉,更是明年藍天保衛戰能否打贏的成敗之舉,各市務必要把“兩個清單”執行到位,持續發力,抓緊不放。

肖琦 本文來源:聊時局 責任編輯:肖琦_NN6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