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秦始皇传国玉玺为皇权象征的皇帝们,自然被只承认周礼九鼎正统的世家所不齿。虽然秦二世而亡,但不得不说秦始皇深得现代造星和营销的手段,成功地把传国玉玺推到皇权象征的高度。

在中国历史上,仿佛皇权至高无上,不管从权威还是从尊严上说,皇帝都应该为天下人敬畏。

但是其实在宋代以前,比皇帝更有威信的反而是各大家族,对他们来说世族意味着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为了拉拢著名的世族崔氏,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崔氏子弟,却遭到崔氏的断然拒绝。

虽然李唐皇室也算是比较有名望的世家,但是在隋唐四大世家面前,他们就像暴发户一样经常被调侃。

而权倾天下的李世民,面对这些世家也不得不忍气吞声,说不定还得赔笑认栽。这些世家到底有什么巨大能量,能让一国之君都望而却步?这就要从皇权的正统性说起。

古人常常用“问鼎中原”来形容各朝代更迭时的皇位之争,这里的“鼎”其实就是最早的皇权象征,相当于后来的皇帝大印和龙椅。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谁都知道诸侯争的是天子之位,只是大家碍于礼制都遮遮掩掩不敢说破。只有楚庄王藏不住心事,自以为委婉地向周王使者询问鼎的大小形制,将自己夺位的心思赤裸裸地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可见在秦朝统一以前,想名正言顺地登上大位,就必须有鼎。但其实被视为周天子象征的九鼎,也只是周朝统治者从前朝继承下来的,相传最早铸造九鼎的是夏朝开国者大禹。

因为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大禹就让九州各铸一鼎,刻上各自的山川人文,象征着夏王朝统治的国土,后来演变成了王权的象征。

不过真要说起来,商朝、周朝都是从前朝统治者手中抢得天下,本身并没有什么正当性,所以只能用象征国土和王权的九鼎来说服天下人。但是古代的青铜鼎笨重巨大,移动非常不容易,所以迁鼎本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孟子曾经评价:“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在当时和后世文人世家看来,天子尚在而诸侯互相征战,其实都是不义之举。所以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在文人中的口碑并不怎么好。

可秦始皇是个乖乖听话的主吗?显然文人世家那一套在秦始皇这并不管用。一来据传说周显王在位时,象征着王权的九鼎被沉入泗水中;二来秦始皇既要为皇又要为帝,象征着王权的九鼎根本不够他看。所以嬴政不但创新了皇帝的称呼,还想方设法创新皇权象征物。

考虑到既要方便移动,又要体现天下独一份的尊贵,秦始皇命李斯将传世宝玉和氏璧雕刻成一方大印,这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从秦始皇时开始,先秦的鼎、爵等礼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和权势挂钩。

虽然秦二世而亡,但不得不说秦始皇深得现代造星和营销的手段,成功地把传国玉玺推到皇权象征的高度。秦朝灭亡,各朝开国皇帝登基后,一定要祭出一方大印,宣称是秦皇传国玉玺,以示自己的正统。

但是见过传国玉玺的人本来就少,历朝文人连传国玉玺是用“蓝玉”还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刻字到底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还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等问题都有争议;更何况要在几千年战乱中保存完好呢。以为自己得到传国玉玺的宋哲宗、康熙等人,后来都被证实拥有的都只是赝品。

而最开始时说到的皇权与世家之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九鼎和传国玉玺之争。虽然秦始皇灭了六国,但是直到汉唐之际民间仍然有楚人、鲁人之称,周礼的影响也深入人心。以秦始皇传国玉玺为皇权象征的皇帝们,自然被只承认周礼九鼎正统的世家所不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