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中午,陽光已不熾烈,寧靜的河谷依然一片翠綠。臨縣八堡鄉八堡村的一個小院裏,正晾曬着一排手工掛麪,高高懸在鐵架上,宛如銀絲傾瀉。掛麪用兩根撐面杆撐開,長度可達3米,麪條極細,依然不斷,這是面的柔韌與重力的較量。每日凌晨三四時開始,做面師傅要和一袋面,而所有掛麪已被縣城的飯店全訂了。

“活化石”——黃河縴夫,如今已成爲黃河遊中一道必賞風景。

克虎鎮與陝西的佳縣僅一河之隔,歷史上兩地百姓往來頻繁。20年前這裏建了一座佳臨大橋,更拉近了兩地距離。佳縣縣城南是白雲山,山上有座白雲觀。每年農曆的三月三、四月初八、九月九,觀裏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活動,特別是四月初八傳統廟會期間,每天有十多萬人云集神山,克虎人也去趕廟會、看社戲、會親友,朝山覽勝,交流物資。

站在白雲山上,瀕臨滔滔黃河,眼前的呂梁山氣勢宏大。1942年,佳縣人李有源行走在這裏通往縣城的石頭路上時,看到黃河東岸的呂梁山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光焰萬丈,照亮了佳縣古城,照亮了黃土高原。靈感閃現,兩句秧歌脫口而出,“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經過完善,他最終創作出了著名的《東方紅》。

臨縣克虎鎮的對面是《東方紅》的故鄉——陝西佳縣。

臨縣的大紅棗聞名天下,而最好的棗當數地處黃河灘的曲峪鎮開陽“尺八大姆棗”。據當地老百姓講,開陽紅棗,個大肉厚,色澤飽滿,香甜可口,因其個頭大,故有八顆棗排開有一尺長之說。河灘上,棗樹一片連着一片,樹上掛滿了果實,壓彎了枝頭,棗皮兒已經泛紅,咬一口滿嘴的棗香、棗汁。

嘴裏塞滿了甜棗,卻又垂涎黃河鯉魚。賀李軍是曲峪有名的打魚高手,每天他開着氣墊船漂盪在黃河上,追尋魚兒的蹤跡。一杯老汾酒,一碟鹹魚肉,打魚的日子清苦,母親河卻也不負他的辛勞,天黑時分他總能滿載而歸。

賀李軍開着氣墊船打魚

今天,賀李軍的船上因爲我們的到來而熱鬧起來,他興致勃勃地帶我們去看黃河畫廊。衝破濁浪,逆流而上,逼近高大的石崖。崖壁上佈滿了深淺不一的孔洞,形成了石溝、石龕、石窟。突兀的石頭被河水沖刷打磨的如浮雕一般,仔細打量,有的似拱橋,有的似飛浪,人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黃河畫廊

衆人正沉醉於奇詭的水蝕浮雕之際,東岸山上飄來幾響鐘聲。這是山頂處的正覺寺,一座古老的寺廟。正覺寺最別具一格的是唐柏,寺周圍原是一片柏林,千餘年來只剩下寺外的十二株,呈“一”字排列,猶如一座綠色長城,故稱“十二連城”,在山頂處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粗壯的枝幹,充滿了滄桑,乾裂中空,但仍堅強生髮枝葉。遠遠望去,如一尊尊斷臂將軍,有的怒目沖天,有的孤獨沉思,有的老淚縱橫。

黃土高原土柱林,頂部都戴有一個“石板帽”。

到臨縣,不得不說磧口古鎮。在明清至民國年間,憑黃河水運,磧口成爲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那百米高的崖壁上,古人用鐵釺鑿出的狹窄石道,似乎講述着磧口碼頭當年的繁忙景象。我們穿過棗林,撥開荒草,探索縴夫古道,鐵釺鑿過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磨損的石階在雜草中隱隱約約。遙想當年,縴夫們就是在這石道上,光着膀子,揹着繩索,腳蹬石頭,弓着身子,喊着號子,拉着在洶湧的黃河上那沉重的貨船,逆流而上。

臨縣磧口古鎮

磧口鎮內的西灣村、李家山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不過最吸引人的是世界罕見的高原土柱林,位於磧口鎮北5公里處的馮家會村。土柱高低粗細不一,高的有10餘米,低的僅2米多。它們有個共同點,頂部都戴有一個“石板帽”。據地質專家講,這些土柱是十萬年前地震中,震垮的山上石頭停積在山坡上,在雨水流水侵蝕下,由於巨石保護,周圍的泥土被沖刷掉,形成了殘留的土柱奇觀。

來源:三晉都市報

鏈接

臨縣,位於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東屏呂梁山連接方山,西臨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縣隔河相望,北靠興縣,南接離石、柳林。縣域面積2979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65萬,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

名優特產

莜麪

臨縣莜麪由莜麥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餡,一般爲羊肉胡蘿蔔餡),可做栲栳,可搓魚魚,可用河撈牀制莜麪河撈,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麪、柿子醬、羊肉打滷等爲主。莜麪口味奇特,口感堅韌。

黃河鯰魚

黃河鯰魚,體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灰黑色,無鱗。頭扁口大,有須兩對。肉味美,爲一優良的食用魚類。鰾滋補,可入藥。

豆腐

臨縣豆腐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軟,再磨成豆漿,煮熟,加滷水,後空出水分,在木製容器內壓制成型。滑嫩適口,如再加辣子爲佐料,口感更好。以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顏色純白,質地精細。

大燴菜

大燴菜分葷、素兩種,素燴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蘆、豆角、土豆、胡蘿蔔、豆腐、粉條等爲原料,肉燴菜加羊肉或豬肉。做法是先將鍋加熱,倒入少許油,放入鹽、大蔥、大蒜、香菜、大料(豬肉燴菜)、花椒(羊肉燴菜)等佐料,再將上述原料翻炒後加水燉熟爲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