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脫貧的那年,雨林合作社的負責人蔡文輝到我們陳家小組動員發展種洋芋,說提供技術、洋芋種、農藥化肥等。”3月27日,站在洋芋地裏看着剛挖出來的個大、肥實、飽滿泛着誘人膚白的土豆,下瓦偉村陳家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何開勇高興地說。

紅土地挖出金蛋蛋

何開勇夫婦刨收“金蛋蛋”

紅土地挖出金蛋蛋

泛着誘人膚白的土豆

時下,正是馬鈴薯收穫時節,文龍鎮瓦偉河兩岸鬱鬱蔥蔥的馬鈴薯在初春的暖陽下笑迎八方客。

“今年市場價格好、產量也不錯,我家的洋芋收入肯定比去年多。”3月27日,站在洋芋地裏看着剛挖出來的個大、肥實、飽滿泛着誘人膚白的土豆,下瓦偉村陳家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何開勇高興地說。不僅是何開勇家的6畝洋芋喜獲豐收,陳家小組22戶建檔立卡戶家家也都像他一樣喜獲豐收,依靠洋芋種植走上了致富路。

當問及他家是如何脫貧、又如何靠產業持續增收?何開勇夫婦倆喜笑顏開,話匣子一下打開了:“我家共有4人,一個83歲的瞎眼老母親,一個孩子外出打工,家裏就我們夫妻兩個勞動力。2013年,因爲無技術和產業支撐,被評爲建檔立卡戶。2014年開始種植烤煙,每年種烤煙5畝,收入2萬多元,2016年脫貧。就是脫貧的那年,雨林合作社的負責人蔡文輝到我們陳家小組動員發展種洋芋,說提供技術、洋芋種、農藥化肥等。當時我把家裏的2畝地都全部種了洋芋,挖賣了6噸,收入2.4萬元,除去成本,有純收入2萬元。今年我又租了4畝地,一共種了6畝,每畝最少可挖洋芋3.5噸,按現在行情算,收入可達5萬元,扣除成本,純收入還有3.8萬元。能有今天的日子,全要感謝咱們的蔡總經理啊。如果當時他不來我們這裏動員種洋芋,不帶我們發展,不教會我們技術,我們也沒有今天的好日子。這幾年,我們嚐到了洋芋這個‘金蛋蛋’給我們帶來的實惠。我們陳家小組85 戶人家,90%的村民都從事洋芋種植,家家都靠洋芋發了財,甚至蓋了新房、買了車……”

得益於洋芋等冬農產業的發展,像何開勇一樣,當地許多農戶走上了致富路。何開勇的大哥何開強說:“我也是雨林合作社的社員,合作社包教會我們一切,如果我們資金緊缺的時候,合作社就賒給農藥、化肥、種子,收洋芋的時候,合作社直接到地裏收購,種出的洋芋根本不愁賣。”

“好東西不愁賣。景東的洋芋皮薄、個大、口感好,外地收購商會自動找上門來收購,以湖北居多的客商每天要外拉20車,大約600多噸。分別銷往武漢、長沙、南昌、鄭州、北京、西安、烏魯木齊等地。”雨林合作社總經理蔡文輝眉開眼笑地告訴我們。今年,依託果蔬業的發展,蔡文輝又提出在陳家小組發展白菜等蔬菜生產,美好前景繪圖在即。

錢袋子鼓起來的陳家小組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泥土裏挖出土豆蛋實實在在地變成了致富“金蛋蛋”。(張平/文 李世華/圖)

相關文章